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提振市場信心 房企探索存量房盤活新路徑

2025年05月23日10: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夏曉倫)當前,房地產市場正經歷深度調整,存量房去化壓力持續加碼。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迫切性凸顯。

在此背景下,房企如何突破“以價換量”的短期博弈,通過市場化手段平衡各方權益、重建市場信任,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接到銷售電話說要補差價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驚訝,沒想到開發商會主動擔責。”坐在御東君臨小區的實體樣板間裡,業主張先生翻看著手中的補償協議,向記者講述起今年4月的經歷。

作為2023年首批購房的業主之一,他購買的189平方米疊拼戶型單價曾達2.67萬元/㎡,如今項目均價下調至2萬元/㎡左右,開發商提出的73萬元差價補償,被他全部抵扣為二期新房的購房款。“補的不是現金,但能直接用於再購房。”張先生說。

據統計,作為御東君臨小區的開發商,三河市眾誠易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調整備案價的同時,對首批31戶業主實施非現金差價補償,總金額達2860萬元。補償方式涵蓋契稅抵扣、新項目首付置換,以及抵扣公共維修基金、物業費、車位費等多元場景,以市場化手段平衡新老業主利益,為存量房盤活提供了可參考的解決方案。

此外,存量房盤活離不開區域發展紅利的支撐。以燕郊為例,隨著北京地鐵22號線(平谷線)燕郊站主體結構封頂、京津冀協同發展燕郊中心三甲醫院等配套落地,區域價值正加速重估。基於此,項目開發商推出了《保價協議》,自簽約日至交房后一年內,若出現降價或變相降價,將按同戶型差價補償。

記者了解到,這種“保價+提質”的組合拳,在杭州、煙台等地也有類似探索。杭州試點現房銷售並推行品質承諾書制度,煙台將存量商品房轉為保障性住房,均體現出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行業趨勢。

有專家指出:“隻有房企將競爭焦點從‘降價幅度’轉向‘產品厚度’,通過品質提升和權益保障構建信任鏈,才能打破‘越降越難賣’的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政策托底與企業擔當的雙向發力。房企將短期讓利與長期價值結合,以品質為錨、以區域發展為勢,不僅能實現存量房的有效盤活,更能為行業轉型提供全新思路。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