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好金融“活水”,讓科技創新枝繁葉茂(財經觀·改革說)

葛孟超
2025年05月26日05: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專利密集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及時到賬,讓企業開足馬力搞研發、上產線。”今年4月,上海諳邦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憑借“晶圓傳送設備及傳送方法”等22項核心專利集群,獲得興業銀行1000萬元貸款,資金將用於新一代智能化傳送設備的量產,預計今年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至15%。

  金融“活水”源源而至,滋養更多高科技的“金種子”破土而出、拔節生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

  當前,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雲涌,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加速演進。強大的科技投入是支撐前沿科技領域和未來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國內外實踐看,發展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是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不可或缺。

  前不久,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以下簡稱《政策舉措》),就統籌推進創業投資、銀行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券發行等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作出明確部署,旨在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的金融服務,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政策舉措》有三方面突出亮點。

  發力精准——近年來,我國金融和科技部門通力協作,加強制度和市場體系建設,在債權、股權、保險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科技金融服務的多樣性和支持強度明顯提升。不過,科技創新在融資方面還面臨直接融資渠道“限制”較多、長期資本與耐心資本供給不足等“缺口”“短板”。據《政策舉措》要求,未來將統籌運用多種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包括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債券市場“科技板”,重大技術攻關、中試、網絡安全等風險分散試點等“新品種”,來加強金融資源供給,精准適配科技型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引導金融更多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突出對科技創新重要環節、重大任務的重點支持。

  系統集成——科技創新覆蓋從研發到生產的全過程,不同類型創新活動在不同階段,資金需求規模、融資方式各不相同。根據《政策舉措》,從創業投資到開展技術改造、企業並購、上市融資,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融資路上將一路“綠燈”。這背后,是多種金融工具的組合發力,是金融市場的有序銜接,是財稅貨幣產業政策的協同配合。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活動全過程、多維度托舉,避免資金“斷點”制約技術轉化,支持科技創新持續壯大根基,不斷做強新質生產力,催動更多發展躍升。

  改革牽引——“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積極發展科技金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從“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創新積分制’”到“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從“優化國有創業投資考核評價機制”到“完善產品、服務創新機制和監管激勵保障政策”,此次政策安排,充分體現了改革的牽引作用,以完善體制機制為抓手,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有力破除創投基金“募投管退”運轉鏈條上的堵點卡點,推動銀行機構敢貸、願貸,將不斷增強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政策舉措》亮相,為科技創新加油打氣,也為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拓展科技金融市場賦予廣闊空間。我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廣闊的金融市場和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政策舉措》落實落細,將有力促進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推動資金鏈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使“科技之花”結出更多“產業碩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澎湃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6日 18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