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環著沙漠看新疆”系列報道

環著沙漠看新疆·若羌篇︱村裡第一批種棗樹的人 “沒想到”……

人民網記者 王天樂 唐佳
2025年06月17日18:0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如今,這片浩瀚的沙海,正孕育著新生的綠意……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完成的治沙使命,向世界展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疆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即日起分赴巴州、和田等地,以塔克拉瑪干沙漠防沙治沙為主線,行進式、全媒體、多視角開啟“環著沙漠看新疆”全媒體報道,為您講述新疆在防沙治沙方面的動人故事。

“最開始(政府)讓我種棗樹,我不願意……后來沒想到賺了那麼多錢……”

作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趙連斌一邊展示著自家的棗子,一邊向記者講述自己的“致富經”。

若羌縣,地處新疆東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和水土條件,但防沙治沙任務艱巨。過去,該縣城以北約50公裡的台特瑪湖,干涸的湖床裸露著鹽鹼,風沙肆虐,218國道被黃沙阻斷,塔克拉瑪干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幾乎在此合龍。因此,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流域水資源,對當地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生態保護尤為重要。

於是,塔裡木河流域建立了“九源一干”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的新局面。圍繞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主要交通干線國道218線及台特瑪湖東側庫姆塔格沙漠西緣與考干塔河胡楊林接壤的流動沙丘空白帶,實施以草方格沙障和高立式沙障為主的防風阻沙固沙鎖邊工程。

同時,若羌縣將紅棗產業作為全縣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盡管不少人起初帶有抵觸情緒,但仍然有一批和趙連斌一樣敢於嘗試的村民,在棗樹結果后慢慢賺到了錢。“最多的一年,我賺了90多萬。”趙連斌說。

“棗樹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每年5月中下旬開花,可有效躲過春季大風、倒春寒的不利影響,同時紅棗作為生態林和經濟林兼用樹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若羌縣紅棗科學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艾合太爾·蘇來曼說。

如今,這裡不僅棗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升,群眾收入不斷增加。記者沿若羌縣塔克拉瑪干沙漠空白帶鎖邊工程國道218線看到,草方格、高立式沙障於大大小小的沙丘之上縱橫如棋盤。而流經南疆五地州的重要河流塔裡木河,首次建立“九源一干”水資源管理體制,實現了南疆水資源集中統一管理。

一顆紅棗,不僅富了當地百姓,還改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長久以來的荒涼顏色。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