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准發布

2025年07月01日08:57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黃盛)深交所於6月30日發布了《深圳証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第8號——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准》(以下簡稱《指引》),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指引》在總結前期發布相關認定標准和落地案例的基礎上,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成長性、創新性特點,明確了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認定標准,有助於創業板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明確認定標准

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指引》共13條,明確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用“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范圍、具體認定標准、信息披露要求、中介機構核查要求和募集資金監管要求等具體事項。

《指引》適用於具有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特點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認定指標具體明確、可量化,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進一步提升。

一是明確“輕資產”認定標准。具有輕資產特點的企業,要求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使用權資產、長期待攤費用以及其他通過資本性支出形成的實物資產合計佔總資產比重不高於20%。相關資產項目與會計科目一致,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經審計后可直接評估判斷是否滿足“輕資產”條件。

二是明確“高研發投入”認定標准。具有高研發投入特點的企業,要求公司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低於15%﹔或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不低於3億元且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不低於3%。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研發投入”認定標准無研發人員佔比要求,這與創業板首發上市板塊定位標准一脈相承。同時,對於適用研發投入不低於3億元標准的上市公司,新增研發投入佔比不低於3%的底線要求,旨在保障研發投入質量,避免僅因規模體量大而滿足“高研發投入”標准。

三是明確負面情形。《指引》明確,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的,發行証券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的比例不得超過募集資金總額的30%,體現出“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

增強制度適應性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創業板是A股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先行板塊和重要組成部分。設立十五年來,創業板的改革效應持續顯現,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優質科技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市場制度機制、提升市場功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交所表示,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比超六成,正處於快速成長期,亟需通過融資加快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前述上市公司通常具有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非資本性支出金額較高等典型特征,對資金使用靈活度有較大需求。

《指引》明確了認定標准,增強了制度的適應性,符合相關標准的上市公司不再受30%補流比例限制,無需提前規劃資本性支出項目,有效提升了相關公司融資靈活性,助推其加大主營業務相關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暢通股權融資渠道,是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式。《指引》能夠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經深交所初步測算,符合創業板“輕資產、高研發投入”標准的上市公司共計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同時,“高研發投入”認定標准的設置,也將進一步鞏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創新成色。2022年至2024年,138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累計研發投入中位數為2.09億元,研發投入佔比中位數為6.47%。《指引》將“高研發投入”標准中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下限確定為3億元,研發佔比下限確定為15%,顯著高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中間水平,體現出《指引》鼓勵創新特點鮮明的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進一步提升主營業務的技術先進性及核心競爭力。

另據深交所有關負責人介紹,后續將緊緊圍繞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關鍵著力點,支持更多符合“輕資產、高研發投入”標准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積極利用該政策工具,推動典型案例落地,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聚集。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