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小山村“咖”位大

管培利
2025年07月07日08:57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小山村“咖”位大

  背靠巍峨的高黎貢山,面向奔涌的怒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千米海拔、年均25℃氣溫、700毫米降水以及干熱河谷氣候,鑄就了保山小粒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

  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潞江壩的新寨村被譽為“咖啡第一村”。這裡有70多年咖啡種植歷史、種植面積超萬畝。近年來,新寨村更是依托“保山小粒咖啡”品牌,推動普通咖啡向精品咖啡轉型升級,探索咖旅融合新玩法,用一杯咖啡,釀出鄉村全面振興的醇厚滋味。

  立足優勢轉型精品

  走進新寨村,漫山遍野的咖啡樹連成片,郁郁蔥蔥向山上延伸。新寨村種植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村民從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萬畝規模。憑借地理優勢,新寨村較早建立了咖啡豆產業化種植體系,形成完整產業鏈。

  然而,新寨村的咖啡產業發展之路卻並非一帆風順,也曾一度“苦澀”。10多年前,與雲南許多產區一樣,新寨村也曾面臨咖啡豆收購價低迷、咖啡豆賣不出好價錢的窘境,咖農收益微薄甚至虧損,有些村民無奈欲砍掉咖啡樹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當時咖啡價格低迷,咖農賺不到錢,種植意願銳減。我們召集村干部開會,讓大家統一思想,認識到咖啡是個好產業,一定要想辦法把它保護好。”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回憶道。痛定思痛,新寨村明確了轉型方向:必須走精品化道路。村黨總支牽頭成立7個合作社,整合咖農資源,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提高議價能力。同時,從種植側發力、從源頭提高質量:新寨村規劃建設600畝黨員示范基地,把咖啡專家請到田間地頭指導,推廣良種選育。

  在品種選育、種苗培育等方面,新寨村獲得雲南省農科院技術支持,推廣種植鐵皮卡、波邦等品種,全村咖啡種植良種覆蓋率達98%。“這兩年,老百姓都有精品意識,大家都往精品路上走。咖啡一定要提高質量,才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村民段會志表示,他種植了180多畝咖啡,還要繼續擴大規模、更新品種,做精品豆中的精品。

  新寨村引導村民樹立“多種不如管好”的精細化種植理念,劃定咖啡核心產區面積1.36萬畝,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智慧農業種植﹔採摘方面,新寨村引導咖農嚴格採摘標准,摒棄紅綠果一起摘一起烘的粗放式生產模式,實行訂單式收果、分級定價、精細加工等方式,嚴把質量關。2024年新寨村全村咖啡豆產量4300余噸,實現農業產值1.7億元。

  多業態延長產業鏈

  行走在新寨村,村子裡的院牆上繪有各類咖啡主題畫,空氣中彌漫著烘焙的香氣。對村民段紹華而言,從種咖啡到喝咖啡已成日常。“以前隻知道種咖啡,現在每天都喝咖啡,不喝不習慣。會欣賞咖啡才能種出更好的咖啡。”段紹華說,村裡人大多都喜歡喝咖啡,茶余飯后還會坐在一起,相互品嘗點評各自種的咖啡。如今,咖啡已經融入新寨人的日常生活。

  新寨村咖啡面積雖有萬畝之多,但在世界咖啡產業版圖上仍顯渺小。新寨村人意識到,走簡單粗放的初級原料供應之路,會被人牽著鼻子走,難以應對市場價格的變化。

  王加維介紹,近年來,新寨村持續擦亮“保山小粒咖啡”品牌,依托萬畝咖啡基地,大力延伸產業鏈:建設鮮果加工廠、咖啡館、民宿、咖啡圖書藝術館和游客服務中心等,開發了咖啡豆、凍干咖啡粉、挂耳咖啡等10多種咖啡產品。

  產業鏈的延長與業態的豐富,成為吸引人才回流的磁石。今年27歲的村民王涵曾在昆明、深圳等地工作,看到村裡建起咖啡庄園、游客日益增多,覺得“回來有事情可以做”,於是在2020年回到新寨村,創辦了自己的咖啡店和咖啡公司,購置了專業烘焙設備,還通過線上平台銷售新寨的小粒咖啡。“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看看我們的萬畝咖啡長什麼樣,品嘗一下小粒咖啡的味道。”王涵說。

  新寨村還借助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讓更多人知道新寨咖啡、保山咖啡、雲南咖啡。“咖啡不是數量多就能賺錢,延長產業鏈才能提高附加值。”王加維表示,新寨村注重細分市場需求,初、深、精加工產品並存,不斷開發烘焙豆、凍干粉、挂耳咖啡等產品,豐富了產品種類,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同時,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依托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抖音、淘寶等電商平台,成為多個知名電商平台直播基地,2024年實現線上交易額超1200萬元。

  另外,新寨村還鼓勵村民採取“精品咖啡+熱帶水果”立體套種模式,開發生產花茶、花蜜等咖啡產品及農特產品,打造以精品咖啡品鑒為基礎、熱帶水果為補充的咖啡農場和咖啡生態旅游園,持續拉長產業鏈條。

  咖旅融合未來可期

  在村口大榕樹下,村民彭曉慶經營自己的咖啡攤位已有兩年多。她將自家種植的咖啡加工處理后,為來自各地的游客現磨現沖小粒咖啡。“也給游客講解有關咖啡的文化知識,包括從鮮果到成品的各類處理過程、村裡咖啡發展歷史等,銷售各類咖啡產品、文創產品。”彭曉慶說。

  大榕樹周圍還有不少像彭曉慶一樣的村民。從種咖啡到喝咖啡,再到學習咖啡知識、掌握咖啡技能,越來越多的新寨人正從種植者轉變為咖啡文化的傳播者和技能掌握者,為新寨村的咖啡產業發展探索更多可能。

  隨著雲南咖啡知名度的提升、不斷出圈,新寨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咖啡愛好者到訪,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專門到此,從源頭了解小粒咖啡、品嘗並愛上雲南咖啡。據統計,新寨村去年共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

  沿咖啡樹簇擁的山路上行,頗具民族風情的乎殼咖啡庄園映入眼帘。游客在此點一杯本地咖啡,遠眺怒江奔流、群山疊翠,俯瞰蔥郁萬畝咖園。“庄園融合住宿、餐飲、咖啡體驗,賣的都是保山當地咖啡。在咖啡採摘季,游客還能親手參與咖啡採摘和制作。”工作人員楊紹春說。

  近年來,新寨村以產業融合為目標,以打造精品咖啡庄園為方向,探索“村委會+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庄園+”經營發展模式,推動咖啡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咖啡產業形成了集種植、加工、展銷、休閑、觀光等於一體的多元產業,游客可以享受“前店后廠”“從種子到杯子”的一站式咖啡文化體驗服務。

  目前,新寨村已建成精品咖啡庄園5座、入駐咖啡企業10余家,年接待游客達20萬人次……從曾經遭遇價格危機到如今一二三產業融合升級,新寨村走出了一條咖啡產業特色發展之路。

  未來,新寨村將錨定“以咖興旅,富民強村”的目標,重點引進專業公司,盤活村民閑置住房發展精品民宿與餐飲,讓游客深度沉浸於“咖啡第一村”的獨特魅力中。

(責編:楊曦、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