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走進安徽 | 蕪湖∼!這座航空產業園帶“飛”低空經濟


1張制造核准批復、3張規劃藍圖,一片荒地上憑空崛起一座低空經濟產業之城,隻用了12年。
在安徽蕪湖航空產業園,不出園區就能完成通航飛機和無人機的全流程制造,實現通用航空“中國心”(發動機)“中國腦”(航電系統)“中國槳”(螺旋槳)等核心零部件的“中國造”“中國修” 。園區多種產品廣泛應用於飛行員培訓、應急指揮、人工影響天氣、物流投送、偵察打擊、海事巡邏、森林防火、地理測繪等多元場景,一架架通用飛機在一條完整低空經濟產業鏈托舉下乘勢起飛。
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架通用飛機滑行起飛。本報記者 康朴 攝
7月3日,記者走進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在這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裡找到了答案。
總裝機庫中,國產DA42飛機作為中國民航培訓飛行員的主力機型,在該市場中的佔有率達到90%﹔全國產CA42飛機是近10年來唯一通過中國民航局適航認証的雙發復材固定翼飛機﹔最新研發的單發四座固定翼飛機CA40,完全採用國產航電和發動機系統,最大巡航速度達260公裡/小時,已成為國內活塞發動機試飛取証的新標准,即將完成最后組裝,預計年內首飛……
“為了實現航電系統和發動機這兩大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研發團隊奮斗了整整10年。做航空是一輩子的買賣。”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滿林感慨道,由於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必須要有長期主義的堅守,並努力推動產業鏈協同,才能把成本降下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自2018年飛機量產以來,該公司已經累計銷售通用飛機超過100架。“去年安徽和黑龍江發生水災,我們研發的‘戰鴻’空中應急指揮機第一時間飛抵現場,及時傳回災區畫面,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田滿林介紹。
作為低空經濟航空器(有人機和無人機)研發制造頭部公司,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是蕪湖航空產業園鏈主企業。記者了解到,園區內聚集了200多家航空類企業,構建起涵蓋整機制造、核心部件研發、無人機生產的完整智造體系和產業鏈。
據安徽蕪湖灣沚區委常委、副區長朱應華介紹,依靠技術自主創新、鏈主企業引領和集群規模效應,園區現已建設成國內最大的中小型飛機和無人機生產基地,核心區內通航整機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100%,主持或參與制定國家、地方行業標准240項,累計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台77個,攻關30項卡脖子技術,取得25項國內第一。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正快速崛起成為萬億級的產業新賽道。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蕪湖是安徽乃至全國較早發展低空經濟的城市,目前已成為全國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國內重要的低空裝備基地和蕪湖低空經濟省未來產業先導區。2024年,蕪湖市低空經濟產業營收達463.8億元,同比增長約16%。
“國產飛機走向國際市場是必然的發展方向。”田滿林滿懷信心,“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涵蓋眾多細分領域,只要專注深耕幾個特定領域,做到世界一流水平,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都將看到巨大的市場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