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織密養老服務三張網

王麗新
2025年07月09日08:36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今日視點:織密養老服務三張網

7月7日,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李婉麗在民政部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政部將推進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以推動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適配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老齡化程度加深,意味著養老問題已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在筆者看來,攻克養老服務難題,需構建政府、市場、家庭、社會協同發力的可持續生態,以提高養老服務整體質量為准繩,織密城市空間、服務模式以及消費業態三張養老服務網,推動養老從生存保障向品質生活轉型。

首先,全面提升城市發展適老化水平。當前,各地正在大力實施城市更新,這是城市發展與養老事業、養老服務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契機,可在多方面協同發力,打造適老化空間網。

將適老化理念融入空間規劃、產業升級、公共服務等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促進智慧城市建設與智慧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形成包括老年群體在內的多方主體參與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同時,深入推進社區及居家適老化改造。比如,打造養老驛站,織密“一刻鐘”養老服務圈,老舊小區安裝電梯,配備社區食堂等。但需避免產生服務資源呈現區域分布不均衡、服務網點“碎片化”等問題。此外,加快研究出台優化超大城市養老服務金融支持政策。比如,2025年中央財政投入3億元專項引導資金支持助餐服務,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持續健全。未來,結合城市更新規劃,可在老舊小區改造和新建小區中預留居家社區養老活動場所,通過資金補貼、項目扶持等方式,改善運營條件,多方面全方位地織就通過運營城市空間滿足養老需求的服務網。

其次,創新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服務是系統性工程,從城市到縣域,都需聚焦多維度發力,健全養老服務機制,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構建“行業+”養老服務的融合生態網。

一是積極推動醫養深度融合。比如,建立養老機構與醫院協作的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從養老機構床位到安寧療護的全流程服務。再比如,鼓勵醫院利用資源開展醫養結合特色服務,在居家社區推進“互聯網+護理服務”,形成“醫院—社區—居家”三級服務網絡。二是構建智能化照護體系,依托“互聯網+照護”精准匹配服務需求,通過智能設備建立老人健康監測檔案,推動智能化照護模式走進機構及家庭,把技術真正轉化為有效服務。

三是實施惠老助企政策,提升養老機構運營能力。市場化養老機構是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力量,也是失能和失智老年人床位的重要供給者。各地要出台推進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等惠老助企政策,鼓勵以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項目為抓手,培育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的養老服務機構﹔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精准對接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老年用品租賃、適老化改造等融資需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總體而言,要降低企業服務成本,提升其創新服務模式的動力,突破“服務叫好、市場叫座難”的運營窘境。

最后,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大、潛力足、范圍廣,需深挖老年人消費需求,推出衣、食、住、行、用、醫、養、樂等產品及服務,拓展養老服務邊界與內涵,織就供需適配的消費服務網。

一方面,要注重構建旅居、老年教育、醫療康復、家政等全服務鏈條,也要鼓勵平台企業建立養老服務、老年用品市場交易平台,拓展形成多形態新型消費場景。另一方面,要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鼓勵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消費業態,更好地滿足老年人高品質生活需求。

可以預見,隨著銀發經濟政策扶持加碼,養老服務發展路徑逐漸明晰。未來,相關主體還需探索更多可能性,在推動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急難愁盼問題中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全力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邁上新台階。

(責編:楊曦、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