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廣州建博會聚焦智能照明新趨勢


7月8日,第27屆中國(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博覽會啟幕,AI賦能下的智能照明技術集中亮相,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
技術突破:無線照明提升適配效率
傳統照明系統多依賴預埋線路,施工復雜、擴展性差。此次展會展示的新一代無線智能照明解決方案,通過集成多種通信協議,實現“即插即用、靠近配對”的快速部署,用戶可在無需改動結構的前提下靈活配置個性化照明系統。
“通過新方案,將原本需三天完成的施工調試壓縮到三小時,后期調整也無需專業人員上門。”榜威科技創始人張軍君介紹說,該技術的應用大幅降低了智能家居產品的使用門檻,加快了從專業安裝走向大眾應用的步伐。
AI交互:燈光理解自然語言指令
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照明系統引發廣泛關注。不同於以往依賴固定語句和遙控指令的新舊模式,該系統支持自然語言識別,用戶通過語音即可觸發場景切換。
“我想練瑜伽”“給我一個清涼的空間”等日常表達,系統可即時識別並生成相應光譜變化,實現與用戶情緒的即時響應。“接入AI之后,燈光仿佛‘懂得了人心’。”一位現場觀眾體驗后表示。
情緒賦能:重塑“光與人”的關系
在展區,不少觀眾被“情緒場景”彩光吸引。當觀眾表達對“莫奈花園”的喜好時,系統自動匹配其代表畫作《睡蓮》的色彩組合,實現色彩心理學與視覺體驗的有機融合。
“智能照明不再是被動響應,而是主動營造。”張軍君表示,新一代照明系統正在向情緒療愈、氛圍定制等方向延展,成為連接人、空間與感受的情感介質。
構建生態:打破“協議孤島”,推動互聯互通
面對行業長期存在的“協議不通、平台割裂”等技術孤島問題,多家企業呼吁並積極構建開放互聯生態,建議通過統一標准、加強兼容性,推動行業共建共享。他們表示,破解智能家居設備間的“壁壘”不僅需要企業技術投入,也離不開政府引導和行業協同,應共同推動標准化建設與平台開放,真正實現用戶體驗的一體化提升。
向未來延伸:智能照明加快走進千家萬戶
當前,智能照明已從節能環保轉向場景智能、用戶主導、生態協同的新階段,正逐步走進家庭、醫院、辦公樓宇與公共設施等更廣闊的空間。
本屆建博會見証了中國智能照明產業從“照明工具”向“情緒伴侶”的躍升,也折射出數字中國建設中智能終端在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質量方面的巨大潛力。未來,隨著AI持續賦能與標准體系不斷完善,智能照明將在更多城市治理、康養服務、綠色建筑等場景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董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工信部: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反映窗口
-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方經綸)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於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的問題(建議)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本窗口主要受理4類問題(建議):一是重點車企未踐行60天支付期限承諾,在採購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超過60天﹔二是重點車企設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時間、無正當理由拖延出具檢驗或驗收合格証明等方式變相延長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貨款作為支付條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項﹔三是重點車企強制或變相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証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四是重點車企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的其他問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