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守護夏日清涼 迎峰度夏能源保供“不斷檔”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2025年07月18日09:43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連日來,全國多地持續高溫,中央氣象台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用電負荷不斷攀升。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16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達到15.06億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增加0.55億千瓦。

百米礦井下,採煤機滾筒飛速旋轉﹔能源運輸大通道上,一列列運煤列車呼嘯而過﹔蔚藍色海面上,巨大的風機布陣排列……當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能源行業多措並舉,加大能源保供力度,守護夏日清涼。

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電是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當前,各地陸續開展煤炭生產規劃和運輸調度部署,保障煤電機組“口糧”穩定供應。

上灣煤礦百米礦井下採煤機飛速運轉。受訪者供圖

上灣煤礦百米礦井下採煤機飛速運轉。受訪者供圖

在扎哈淖爾露天煤礦生產現場,67台採煤設備、2套輸煤系統滿負荷運行,每天約有4.5萬噸煤炭發往東北地區10余家發電企業﹔在上灣煤礦百米深的超大採高綜採工作面上,採煤機飛速運轉,一刀能開採2140噸煤炭﹔在朔黃鐵路神池南站,每天有百萬噸煤炭從這裡出發,一路駛達位於渤海之濱的黃驊港站后,運往全國各地……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迎峰度夏以來,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持續高位運行,保持在2億噸以上,可用天數超過30天。同時,煤炭中長期合同價格和現貨價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效降低了下游用能成本,為發電企業穩定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煤電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奠定基礎的同時,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也“火力全開”。

作為我國當前已並網發電的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首批機組已並網發電。該項目將於今年12月底前實現全容量並網,預計每年將生產清潔電能超26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10萬個三口之家全年用電量﹔在山東臨沂沂南,全縣光伏日均發電量230多萬千瓦時,可滿足35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

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受訪者供圖

江蘇大豐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受訪者供圖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分別達到5.7億千瓦、10.8億千瓦,佔全部裝機比重達45.7%,已超過火電裝機比重。

為彌補風電和光伏發電波動性和間歇性給電網調峰和消納帶來的壓力,各地正大力發展儲能電站。日前投產的四川省首個構網型儲能電站可將儲能電池與光伏發電裝置連接,形成一個具有自動充放電功能的電網,2小時內可充電或放電10萬度,提升了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實現更優的發電性能。

“目前全國新型儲能規模已超過8000萬千瓦,隨著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新型儲能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盈利模式和空間將更加廣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此前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德勤中國日前發布的《“十五五”時期中國能源行業關鍵議題》指出,在綠色轉型政策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將在較長時期內共存共進、協同演化。一方面,傳統能源作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未來五年仍將在電力保供等關鍵領域發揮“壓艙石”作用﹔另一方面,風光、氫能、儲能等新興能源形態加速成長,推動全球脫碳。

值得一提的是,迎峰度夏能源保供進入關鍵時刻,不僅要發更多電,還要保障電力更加高效傳輸。

自6月10日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投產送電以來,輸電量已突破10億千瓦時。依托該工程,新疆的綠電僅需0.007秒就能跨越2260公裡抵達重慶,實現了能源的快速高效輸送。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我們會同有關方面加強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和省際間互濟工程建設,今年甘肅送山東、新疆送重慶等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成投運,來自西北的電力通過這些能源‘動脈’可以支持人口密集區、工業區的用電需求。”李超說。

在電力交易端,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方案,為高效匹配電力供需、實現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打通了路徑。根據方案,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的超20億千瓦時電能,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

“電力跨經營區交易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標志成果,實現了電力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之間的交易,像開通了高速公路一樣。在統一的交易規則下‘電通天下’,各地能源電力優勢互補、余缺互濟,既釋放了市場競爭活力,又實現了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優化配置。”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表示。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