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把腦類器官芯片“送上天”(趣科普)


網友:7月16日,我讀到天舟九號貨運飛船運送太空“快遞”的報道,其中包含腦類器官芯片。我很好奇,什麼是腦類器官芯片?它能發揮哪些作用?它與腦機接口有何不同?
7月15日,一款腦類器官芯片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進入太空,這是國際上首次將腦類器官芯片送入空間站。中國空間站也將開展基於腦類器官芯片的生命科學研究。
為了回答讀者問題,記者採訪了腦類器官芯片空間科學實驗項目負責人。
問:什麼是腦類器官芯片?
答:腦類器官芯片,是以人多能干細胞為來源,在芯片上構建3D微型腦模型,用於模擬腦器官生理、病理響應。
通俗點說,就是在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構建一個高仿真的微型腦模型。這個“腦類器官”包含豐富的腦微血管網絡和神經細胞、免疫細胞等,能夠模擬近似大腦的部分結構和功能,可以為研究真實的人腦提供參考,為疾病建模、機制研究和藥物篩選等提供一種新的工具和研究途徑。
其實,我國科研人員已經可以在芯片上構建模仿人體的多種器官類型,比如腦、肝、腎等,比傳統靜態細胞培養提供更貼近人體的真實環境。
問:為何把腦類器官芯片“送上天”?
答:把腦類器官芯片送入空間站,主要是為了探索太空環境對人腦健康的影響。
太空中的微重力、輻射等因素可能會干擾人類神經系統功能。長期在軌的航天員經常出現頭暈、睡眠障礙、注意力減退等症狀,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讓腦類器官芯片模型暴露於空間微重力等環境下,就能進一步研究腦類器官受到的影響,不僅有助於“還原問題”,還有可能找出解決方案。
這項工作的意義並不局限於太空,還有“空—地轉移”的應用前景。
現有研究顯示,空間特殊環境能夠加速導致機體出現衰老或功能衰退。也就是說,這種“上天”試驗提供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加速窗口”,有可能誘發地面上通常需要數月甚至數年出現的一些疾病病理改變。因此,科研人員就能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地面腦疾病研究提供相應的“加速窗口”,助力早期診斷與治療評估方法的創新。
問:腦類器官芯片與腦機接口有何不同?
答:盡管腦類器官芯片和腦機接口都與大腦相關,都是為了深入理解腦功能,但具體目的和實現路徑有所不同。
腦類器官芯片著重在體外仿生人腦的主要結構與功能特征,用於腦發育、疾病研究和藥物篩選等。腦機接口則是一種人腦與設備交互的技術系統,主要用於採集大腦電信號,實現人腦對機械或計算機的控制,比如用意念操控假肢等。簡而言之,腦類器官芯片偏向“腦器官模擬”,注重腦疾病探究等,腦機接口偏向“人機交互”,注重服務功能擴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6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水利部針對浙江福建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預報,受第7號台風“范斯高”影響,7月25日至27日,浙江、福建、廣東東部、江西東部南部、湖南東南部等地將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沿海、浙江中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區將有暴雨﹔浙江錢塘江、椒江、甌江,福建閩江、九龍江等河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暴雨區內福建閩江下游大樟溪及沿海鰲江、龍江、木蘭溪等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7月25日14時,水利部針對浙江、福建省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兩省水利廳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緊盯台風發展態勢和移動路徑,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會商研判,強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統一聯合調度和堤壩巡查防守,切實落實水庫及在建工程防汛責任和安全度汛措施,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城市內澇防御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