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
暑期消費市場釋放夏日蓬勃活力


當千年非遺與賽博朋克光影碰撞,當畢業証書變身景區通行証,當深夜街巷升騰起煙火氣······這個夏天,全國多地的消費場景正上演著精彩紛呈的創新“大戲”,暑期消費市場釋放出蓬勃的多元活力。
在福建晉江,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格外吸睛。當地啟動暑期文旅消費季,將千年非遺、濱海風光與潮玩科技大膽“混搭”,通過明星演唱會、體育賽事、惠民演出及優惠禮包組合拳,打造出沉浸式、高性價比的消費體驗。
如果說晉江的“混搭”是一場視覺盛宴,雲南則將“夜色”經濟演繹得淋漓盡致。瞄准暑期旅游旺季,雲南著力打造夜間文旅消費新場景,豐富夜演、夜游、夜購、夜宴等產品,讓大家領略不一樣的“雲南之夜”新場景。
文旅融合點燃了消費熱情,如何讓這股熱度更旺、更持久?各地政府精准施策,一系列“政策紅包”成為撬動市場的關鍵杠杆。
上海通過支付寶、微信等平台發放“樂游上海”旅游消費券﹔浙江不僅發放省級電影消費券,還創新推出“憑電影票根享周邊優惠”活動,巧妙拉動關聯消費﹔山東鄆城縣啟動新一輪消費補貼,重點投向家電等大宗商品,滿足家庭“煥新”需求。
“文旅消費券與數字化平台聯動,政策特色鮮明且針對性強。”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研究員姜照在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這類政策利用平台流量優勢精准觸達年輕群體,同時通過跨場景優惠激發關聯消費,效果顯著。
“考后經濟”為今夏消費再添亮色。吉林延吉向全國大學生發出“‘就’在延吉”的邀請,配套覆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多項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們打造超值旅行體驗﹔新疆阿克蘇地區多家景區針對應屆畢業生推出免門票、項目折扣等專屬福利,活動持續至8月底。
紛繁現象背后,是暑期消費的深層脈動。姜照分析,今年暑期消費呈現四大核心趨勢:親子研學成新潮流,實現寓教於樂﹔避暑經濟與夜經濟聯動升溫﹔本地深度游與周邊微度假主導市場﹔文化體驗消費向沉浸式、科技化轉型。
消費熱度持續攀升的同時,“成長的煩惱”也隨之顯現。服務質量與價格倒挂風險、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承壓、消費維權力度不夠等問題逐漸顯現。
記者觀察發現,暑期往往是消費糾紛的高發期,特別是旅游、培訓、娛樂等領域。在部分熱門旅游城市,酒店價格飆漲但服務質量未能同步提升的現象依然存在。
如何化壓力為動力,確保活力可持續?姜照認為需雙管齊下:政府層面應加強服務質量監管,建立客流預警和分時預約機制,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維權渠道,在熱門區域設投訴處理點﹔企業層面要加強自律,用數字化工具優化運營,創新產品供給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更關鍵的是,如何將暑期“旺季效應”轉化為“長尾效應”?
“長遠之計在於構建促消費長效機制。”姜照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本地特色培育四季消費IP,聯動多部門定期舉辦促消費主題活動﹔加快智慧商圈、智慧景區建設,優化消費體驗﹔推動業態跨界融合,鼓勵“餐飲+非遺體驗”“書店+研學課堂”等新模式,培育更多消費增長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