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下鄉要適配當地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5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首站活動在江蘇如皋啟動。以此為契機,新一輪擴內需新動能有望持續釋放,消費潛力或被進一步釋放。
從統計數據看,自2020年活動啟動以來,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已形成顯著規模效應。過去5年累計發布10批次500余款車型,銷量近1500萬輛,反映出綠色出行方式在鄉村不斷滲透、內需市場向縣域縱深拓展,展示出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的強勁動能。
新能源汽車下鄉,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為重要考量,已成為推動供給與需求聯動、投資與消費聯動,以及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這項政策以綠色低碳轉型為紐帶,形成了多重戰略價值,既通過降低出行成本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又借助產業鏈協同效應,帶動充換電設施、智能網聯等新基建向鄉村延伸,為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搭建起高效暢通的綠色通道。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還將車購稅減免、以舊換新等政策與縣域充換電補短板試點相結合,比如在江蘇如皋190余輛展車與充電樁企業協同下鄉,彰顯出政策從單點推廣向系統賦能的升級。
也要看到,農村市場的特殊性對新能源汽車下鄉構成一定挑戰。當前,充電設施布局存在“重縣城、輕鄉村”的特點,部分地區電網容量不足、土地手續繁瑣,導致“車能路雲”一體化在鄉村落地推廣受阻。現有車型對農村坑窪路況的適應性不足,皮卡、輕卡等生產型車輛供給相對短缺,還不能有效滿足“代步+生產”的復合需求。此外,售后網絡下沉還存在一定滯后,“三電”系統維修難、成本高,更成為影響消費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些短板既反映出城鄉基礎設施的差距,也凸顯了產品與服務供給之間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矛盾。
破解這些堵點,應加快形成“基建先行、產品適配、服務兜底、認知升級”的系統化、立體化政策支持體系,從硬件支撐到軟件配套,形成全鏈條供給閉環,讓新能源汽車真正適應鄉村、扎根鄉村。
硬件建設層面,破解“車等樁”難題,構建覆蓋全域的充電網絡。優先在鄉鎮政府、農貿市場、衛生院等人口密集區布局公共充電樁,同步向鄉村旅游重點村、特色產業集群村延伸,形成“15分鐘充電圈”。可結合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通過專項債券、政策性銀行貸款等工具,支持變壓器增容與線路改造,確保充電樁“裝得上、用得順”。創新推廣“個人樁+社區共享”模式,鼓勵農戶在自家院落安裝充電樁並對外共享,既提高設備利用率,又能為農戶增加收益。
產品供給層面,跳出“城市車型下鄉”的思維定式,開發一批適配性更強的“鄉村定制款”。鼓勵車企豐富產品供給,比如針對泥濘土路設計的高底盤車型、針對農資運輸強化載重能力的新能源微卡、針對多子女家庭優化空間的7座MPV等,在適配當地的同時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擴大適合鄉村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規范新能源二手車市場,建立統一的電池健康度評估標准,推動退役網約車、租賃車經過安全檢測后進入農村市場,讓農民以更實惠的價格就能買到續航可靠的二手車。
售后服務層面,打通服務“最后一公裡”,減輕農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可推動車企與縣域經銷商、維修廠共建聯合服務站,配備“三電”系統檢測設備與專業工具,將保養、維修、救援等服務拓展到鄉鎮一級。針對農忙時節用車集中的特點,開展“售后流動服務車”下鄉活動,定期進村提供免費檢測、電池維護等服務。更重要的是培養本土化人才,支持職業院校開設新能源汽車維保專業定向班,面向農村青年招生,畢業后返鄉創業就業,既解決服務力量不足問題,又為鄉村培育了新型技能人才。
消費理念層面,增加體驗式服務,強化直觀感受,引領農民消費認知轉變。嘗試在鄉鎮集市、文化廣場舉辦新能源汽車嘉年華,設置泥濘路面試駕區、載重測試區,讓農民直觀感受車輛性能。聯合電池企業通過APP實時推送電池健康數據,消解續航焦慮、安全顧慮。推廣“村干部帶頭試駕”活動,由村兩委干部先行使用新能源汽車,通過身邊人說身邊事,增強說服力。這些舉措既能拉近技術與農民的距離,也能讓綠色出行理念真正融入鄉村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 “AI大廚”巧煉特種鋼
- 如果把人工智能(AI)大模型搬到要求更高、容錯率更低的工業場景,它還能發揮作用嗎? 在南鋼,“AI大廚”上崗,打破了傳統靠經驗試錯的研發范式,讓煉鋼從經驗驅動向智能決策轉變。 以液化氣體船等高端船舶的關鍵材料——碳錳低溫鋼的研發為例,在材料研發過程中,碳多了鋼就會變脆,錳多了則影響焊接性能,數十種變量因素相互影響。…
- 水利部針對浙江福建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預報,受第7號台風“范斯高”影響,7月25日至27日,浙江、福建、廣東東部、江西東部南部、湖南東南部等地將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沿海、浙江中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區將有暴雨﹔浙江錢塘江、椒江、甌江,福建閩江、九龍江等河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暴雨區內福建閩江下游大樟溪及沿海鰲江、龍江、木蘭溪等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7月25日14時,水利部針對浙江、福建省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兩省水利廳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緊盯台風發展態勢和移動路徑,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會商研判,強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統一聯合調度和堤壩巡查防守,切實落實水庫及在建工程防汛責任和安全度汛措施,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城市內澇防御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