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多措並舉、分秒必爭開展防汛救災工作


進入主汛期,全國多地防汛抗洪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城市裡、鄉鎮中、河道邊,中國聯通各級單位紛紛進入搶險救災緊急狀態,多措並舉、分秒必爭開展防汛救災工作,同時啟用搶險無人機、便攜式衛星背包站、AI防汛大模型等高科技防汛設備和創新防洪工具,全力保障通信網絡暢通。
北京聯通:紅色預警連發!分秒必爭逆行山區
面對連發的紅色預警,北京聯通第一時間啟動一級響應,調動全公司應急資源,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搶險恢復通信。目前累計投入現場保障人員320余人(兄弟省分支援20人)、各類車輛41輛、應急裝備77台套(兄弟省分支援38台套),包括衛星基站車10輛、基站車2輛、應急發電車2台,衛星小站28個、衛星電話34部、無人機1架,從現場應急、現場搶修雙維度全面對接上級單位的各項防汛工作任務。
截至29日8時,密雲區基站恢復192個,OLT恢復28台﹔懷柔區光纜恢復4條,基站恢復50個,OLT恢復17台﹔延慶區基站恢復3個﹔平谷區基站恢復1個。
北京聯通同時推出免催免停保暢通服務:對懷柔、密雲、延慶區域的用戶提供免停機服務。懷柔、密雲、延慶區域北京聯通用戶在現階段手機、固話、寬帶因欠費未及時繳費,也不會被停機。此外,為保障密雲安置區域內用戶通信需求,北京聯通開通了100G的免費流量,由用戶根據需要申請領取。
救災期間,聯通軟件研究院第一時間與北京聯通聯合制定應急通信保障方案,設立7×24小時應急值守專班協同作戰,以“全時在線”的服務承諾為各受災省分公司特殊信控需求提供堅實支持。
河北聯通:充分利用無人機吊線作業、高通量衛星背包等科技救災裝備
7月24日以來,河北省多地發生暴雨、短時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河北聯通將全省Ⅳ級應急響應升級為Ⅲ級應急響應,截至7月29日10時,累計投入應急保障人員1368人、應急車輛363輛、油機612台,全省整體網絡運行正常,干線未發生故障。
7月28日,承德灤平縣南台子西溝村因強降雨導致山體滑坡,當地光纜受損、基站中斷。河北聯通立即組織15人搶修隊伍,分兩組開展光纜線路搶修,並配備1輛應急通信保障車、3個背包基站、2部衛星電話、2台發電機等設備物資進行應急通信保障,率先在馬營子鄉政府臨時指揮所旁開通便攜式衛星背包基站,實現對外聯絡,同時正全力組織搶修受損光纜,爭取盡快搶通當地基站。
在保定,特大暴雨引發停電和基站故障,其中不少涉水通信線路損毀,無人機跨河送纜成為搶修的重要方式。易水河邊,河北聯通搶修人員採用無人機進行吊線作業,將一條長80米的主線纜拉到河對岸去。無人機操作手孟坤全天穿梭於各個需要吊線作業的點位,他已經記不清每天要“飛”多少次,“電池飛到沒電以后接著充電,充完了接著飛。”在此次汛情嚴重的保定、承德、張家口等地,河北聯通還為保障人員配備14套高通量衛星背包站,第一時間深入信號中斷區域進行應急保障。
在“看不見”的防汛一線,河北聯通借助AI、5G、數字孿生技術,基於聯通大數據分析能力,構建了風險區人員動態分析框架及多類業務模型,實現了從“被動應急”向“主動防控”的轉變,為防汛減災、人員轉移安置、精准救援提供了科學決策支持。通過大模型對河北省水利四預管理平台的賦能,著力解決了應對突發水災害事故過程中,預報預警可靠性不足、預演時效性不高、預案可執行性不強等現實痛點。目前,平台服務流域12余萬平方公裡,覆蓋人口4000余萬,實現人口熱力全天候每小時監控。
吉林聯通:逆水而行,筑牢通信堤壩
7月20日夜間起,吉林省東南部集安市暴雨如注,各鄉鎮防汛形勢驟然升級,吉林集安聯通的搶險隊伍逆水而行,打響通信保衛戰。
面對嚴峻汛情,集安聯通迅速調集力量,投入保障人員836人次,保障車輛378台次,發電機135台次,應急通信基站車1台,衛星背包基站2套,衛星電話6部,其他地市支援10支共40人搶修隊伍。截至7月29日8點,吉林通化集安市98個斷站已全部恢復﹔受影響的15個OLT也全部恢復。
為了保障受災地區客戶通信暢通,吉林聯通通過監控系統實時掌握動力配套設施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故障點,調配搶修資源﹔緊急開通150張通信保障卡,火速送達各級防汛指揮人員手中﹔調撥8個新建或緊急擴容的基站信號,2部應急救援衛星電話,第一時間架起了集安市政府指揮調度最關鍵的“信息生命線”。此外,吉林聯通還為移動、電信提供10G鏈路、光纜資源,支撐友商網絡恢復。
與此同時,吉林聯通對受災區用戶啟動“免催免停”服務,確保特殊時期通信不斷﹔安排專人在安置點協助老人孩子調試手機,幫助他們聯系家人﹔48小時內密集發送1213萬條應急短信,傳遞預警的同時還精准提供物資領取點、醫療救助站等重要信息。
山東聯通:率先全面恢復災區公網
7月22日0時至5時,濟南萊蕪區遭遇罕見強降雨,最大點降雨量達364毫米。受強降雨影響,大王庄鎮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突發山洪災害,造成2人死亡、10人失聯,沖毀及損壞房屋19套。危急時刻,濟南聯通以“災情為令”連夜啟動應急響應,成為首個全面恢復災區公網通信的運營商。
山東聯通組建5支共48人搶險突擊隊,先利用衛星通信、應急通信車、便攜基站構建“空天地”一體臨時網絡,優先保障救援指揮與安置點信號,並為前線指揮車開通專用鏈路﹔同步對受損基站進行快速鎖定退服基站故障點並進行緊急更換與維修,次日17時,萊蕪區大王庄受災區域所有村庄的聯通公網信號已全部恢復。
搶險過程中,濟南聯通共投入人員106人次,投入搶修車輛45台次,攜帶衛星背包站4部,衛星電話8部,發電油機2台,無人機3台﹔開通Ka、Ku衛星基站,累計接入用戶數238個、保障流量數據61.6GB、通話1357次。
在本次災情未到達的區域,山東聯通堅持以數智力量筑牢防汛堤壩——在煙台,山東聯通打造的數字孿生水利管理平台,匯聚3702個前端監測站點及3136個視頻監控點,融合水文模型實現洪水精准預報與水庫納雨能力評估,AI算法更自動識別堤壩隱患,為城市防洪裝上“智能鎖”﹔在威海,參與建設的黃壘河數字孿生工程,在市級河道精准布設56個智能視頻監控點,構建起立體感知網絡。視頻設備通過4G/5G/NB-IoT等七種通信方式穩定組網,運用算法深度學習消除誤報,使洪水預報精度提升8%,預見期延長24小時以上﹔在濰坊諸城水庫,構建AI深度驅動的全域數字管理平台,能精准感知水庫狀態,更能高精度模擬未來洪水演進,提前數小時預測洪峰。
天津聯通:沖鋒一線,筑牢薊州防汛“通信堤壩”
7月27日12時起,天津市薊州區開始出現連續降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山洪暴發、邊坡垮塌等地質災害。天津聯通迅速行動,全面部署搶險救災工作。應急搶修隊伍克服道路塌方、泥石流阻斷交通等困難,冒雨奔赴受災最嚴重的下營鎮、羅庄子鎮等北部山區,爭分奪秒修復受損設施﹔在電力中斷區域,緊急啟用衛星背包基站和應急通信車,確保災區“信號不斷、通信暢通”﹔與地方政府、消防、電力等部門緊密聯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搶險救災提供精准的通信支撐。
截至目前,天津聯通累計出動應急保障人員276人次、保障車輛63輛次,部署便攜式油機8台次、衛星電話7部、衛星背包基站2套、應急通信車3輛。通過連續奮戰,累計搶通79個基站,有力保障了災區群眾求救信號和防汛指揮調度信息及時傳遞。
內蒙古聯通:聞“汛”而動,及時搶通受損設施
7月24日至25日,內蒙古自治區多地迎來多輪大范圍強降水,其中呼和浩特市由Ⅲ級提升為Ⅱ級,防汛形勢嚴峻。截至7月25日16時,全區受損光纜受損27皮長公裡、倒斷杆148根。內蒙古聯通聞“汛”而動,累計出動保障人員395人、搶修車輛204台次,投入應急設備36台次、油機172台次,發送應急短信104萬條,所有受損設施均及時搶通,未出現大面積通信服務中斷。
山西聯通:“通信鐵軍”筑牢通信“生命線”
日前,山西省局地強降雨呈現多發頻發重發態勢,部分河流發生較大洪水,特別是山西北中部持續降雨,防汛形勢嚴峻。面對汛情,山西聯通各地聞“汛”而動,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全力以赴保障通信網絡暢通,為防汛救災工作提供堅實的通信支撐,全力守護通信“生命線”。
7月26日晚,陽高縣吳家堡村山洪暴漲,洪水猛烈沖擊京包線鐵路涵洞,直接威脅京太西2#、3#等一級干線光纜。危急時刻,由山西聯通技術骨干力量組成的通信保障突擊隊第一時間,冒雨火速奔赴現場。干線光纜是“國防通信生命線”!突擊隊主動與太原鐵路局、陽高縣黨委政府領導組成的聯合指揮部溝通協調,在地方和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和支持下,突擊隊精准探測光纜路由,為鐵路施工提供關鍵信息,並組織維護人員全程盯守,確保施工過程光纜萬無一失。
截至7月28日10時,山西境內受強降雨影響最嚴重的大同通信線路受損約30.4皮長公裡,倒斷杆422根。山西聯通迅速集結搶修力量搶修,累計投入保障人員50人次、搶修車輛15輛次、油機7台次,全面巡查干線光纜1962皮長公裡、機房231個,及時發現處置3處機房漏雨隱患,並完成防水加固。爭分奪秒相繼對線路展開故障排查和線路修復,目前,全省通信網絡運行平穩,未出現大面積中斷情況。
福建聯通:嚴陣以待,做好通信保障准備
7月28日8時至29日8時,受第8號台風“竹節草”和西南季風共同影響,福建部分地區遭遇分散性大雨或暴雨。福建聯通全面部署,嚴陣以待——加強指揮和現場指導,確保抗台有力、搶險有效、救災有序﹔全面排查安全隱患,聚焦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強重要設施安全防護,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台風造成的災害損失,筑牢通信保障防線。截至目前,福建聯通累計出動保障人員627人次,應急保障車324輛次,應急裝備139台 (其中發電油機122台),發送應急短信710萬條。
浙江聯通:提前預置保障力量,防御“竹節草”
據氣象部門預測,2025年第8號台風“竹節草”預計7月29日夜間到7月30日白天在浙江中北部一帶沿海登陸(熱帶風暴到強熱帶風暴級)。目前正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未來72小時浙北區域預計降雨量較大。浙江公司全面部署通信保障防御工作,快速響應排查,提前預置保障力量,積極組織做好衛星便攜站和沿海超級基站的應急演練。截至目前,中國聯通在當地網絡運行一切正常,無停電、基礎設施損壞等情況。浙江公司累計出動應急人員380人次,應急車輛93輛次,發電油機3台次,強化各方力量協同聯動,目前整體網絡情況運行正常。
上海聯通: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智能體“媽祖”
7月28日,上海市政府就做好第8號台風“竹節草”防御工作發布通知。上海聯通已啟動防洪搶險備戰狀態,並發揮算網優勢,數智防洪。
近日召開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氣象論壇上,上海聯通聯合上海市氣象局牽頭、國家氣象中心、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共同研發的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智能體“媽祖”(MAZU-Urban)備受矚目。該智能體定位為中國氣象局早期預警業務系統的城市用戶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引擎,深度融合先進算法與多源數據,搭載雲端早期預警系統產品、氣象開源模型。
今年3月,上海聯通聯合上海市氣象局創新發布了全國首個人工智能氣象MaaS平台。氣象預報,尤其是高精度、短臨預報和復雜場景(如台風路徑、局地強降雨)模擬,對算力需求巨大,對實時響應要求極高。上海聯通依托獲全國運營商首個5A級智算中心算力性能等級認証的中國聯通上海臨港智算中心,打造了強大的算力引擎,為復雜模型訓練和實時推理提供了強大算力支撐。
湖北聯通:從“九龍治水”到“一屏統管”
湖北丹江口庫區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地,也是重要的防洪水利設施。漫步庫區,能夠看到2300公裡岸線上,20架5G無人機每日巡航掃描、260路AI攝像頭與81套雲廣播組成智能感知網、水下智能浮標實時監測12項水質指標……這些“黑科技設備”與湖北聯通自研的“AI應急監管平台”聯合聯動,助力氣象、水利等部門構建“風險動態駕駛艙+AI預警”體系,實現汛情實時監測與智能研判。
十堰聯通在庫區沿岸部署的無人機智慧機庫
江蘇聯通:AI賦能 守護家園
為應對“竹節草”台風,江蘇聯通儲備應急基站車9輛,4/5G衛星背包站3台,海事衛星電話24部,電源車107輛,小型無人機5台,並對應急設備進行全面檢修,確保應急場景下完好可用。同時,加強“三斷”場景應急搶修演練,開展了應急發電、筑壩排水、無人機越障布纜、開通Ka高通量衛星便攜基站、5G +MR眼鏡遠程應急指揮等演練,全面提升江蘇應急通信救援能力。
在徐州市,江蘇聯通與南京南瑞集團、武漢科島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數字孿生技術、GIS系統、AI模型為技術手段為徐州水務局打造“徐州市主城區排水智能化控制工程項目”,此項目實現了泵站無人值守、並對局部強降雨引發內澇的情況進行精准排水,通過AI模型實現了地下管網“管理”一張圖。此項目從2022年陸續交付,利用聯通5G做到數據及時傳輸。目前,徐州市區泵站基本實現無人值守,實現汛期時易澇點及時排水,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未雨綢繆,方能從容應對。中國聯通將融合多種防洪手段,創新智慧防洪技術,筑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壓實搶險救災“最后一公裡。”(來源:人民郵電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