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將持續發力適時加力 穩增長取向明晰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
“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意味著在上半年經濟運行穩中偏強的情況下,下半年宏觀政策仍將保持穩增長取向。”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持續發力”表明要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實,“適時加力”則表明下半年視實際情況需要,宏觀政策有可能在穩增長方向出台新的重大增量措施。
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
從財政角度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統籌安排收入、債券等各類財政資金,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據財政部7月30日消息,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在《學習時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財政部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把握時機節奏,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推動政策和資金落快、落准、落穩,用政策效能對沖不利影響、贏得發展主動。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1萬億元,保持較大強度,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4月底已全部下達地方。截至6月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超過90%,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預算已下達6583億元,為地方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提供必要財力支持。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推動支持4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此次表述為“落實落細”,是為了強調前期已有政策的落實執行。
會議明確,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下半年,我國將繼續落實好此前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如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與使用、“兩重”建設、“兩新”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強政策的持續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其中,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工作重點將集中於政府債券的發行與使用上。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來各地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約27776億元,與2024年同期(17749億元)相比,增長約56.5%。其中,上半年各地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約21607億元,較去年同期(14935億元)增長44.7%。
明明認為,今年上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超2.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發超6670億元,發行進度達49%,較去年同期顯著加快,也帶動了寬口徑基建投資同比高增,“后續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府債券的發行有望進一步加快。”
“預計下半年政府債券發行,尤其是國債發行節奏將持續加快,進一步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加快落地,著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王運金說。
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
從貨幣政策來看,政策基調維持“適度寬鬆”。同時,會議明確,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5月7日央行已宣布擴容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創設兩項新工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已部署。因此,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意味著下階段將以落實用好現有工具為主。
明明也認為,會議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關注點可能更多在於對現有工具的使用。
展望下階段,溫彬預計,央行仍有可能實施降准降息,但考慮到商業銀行淨息差收窄的趨勢,降息幅度可能有限,屆時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或相繼下調。同時,央行還將根據形勢用好買斷式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投放工具,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排除適時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此外,央行將繼續關注企業非息成本,如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到的“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可能進一步擴大其試點范圍,進而逐步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在王運金看來,下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適度寬鬆”基調,加大調控強度,通過逆回購、MLF等總量工具加大流動性投放,保持流動性充裕。必要時央行或再度降准、降息,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行,為政府債券的集中大規模發行以及信貸投放提供寬鬆的金融環境。同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養老與服務消費再貸款等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持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更具針對性地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