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規范涉企執法讓政府有為企業有感

李思雨
2025年08月04日08:45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規范涉企執法讓政府有為企業有感

  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自今年3月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地不斷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創新有效執法方式,推動涉企行政檢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讓政府更有為、企業更有感。

  安徽省六安恆源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水工機械設備,因監管要求較高,過去常年要接受環保、安全等各類檢查。“原來每月都有不同的部門來檢查,現在一年也就來兩三次,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運轉。”公司總經理陳榮娜深切感受到執法方式的轉變。如今執法不再是簡單的“以罰代管”,而是向預防式服務轉型。

  今年初,國辦發布《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首次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各地陸續出台相關細則,推出務實舉措,讓涉企行政檢查更規范、更高效。

  山西平遙針對涉企檢查過頻的問題,組織多部門開展安全執法檢查“綜合一次查”。按照當地煤礦企業現狀確定檢查內容,對轄區煤礦企業開展聯合檢查和指導服務,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安徽六安推進“預防式執法”,推動重點執法領域制定《涉企高頻違法風險提示單》,變“事中事后監管”為“事前監管”﹔深入實施涉企執法經濟影響評估,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經營的干預﹔拓寬“輕微不罰”領域,推動建立從處罰、整改到驗收的閉環,杜絕一罰了之。

  企業切實體會到了改革帶來的便利。安徽宜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介紹,食品生產許可辦理流程嚴格且復雜,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主動靠前服務,幫助企業進行預報設計並審核圖紙,將審核流程前置。這一舉措有效避免了企業在后期申請過程中因重大調整而造成的損失,減少了不必要的申請流程和資源浪費。

  過去,濫用職權等違反執法規范行為飽受詬病。如何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做到“該嚴則嚴、當寬則寬,不缺位也不越位”?實踐中,不少地區給出的答案是:涉企行政檢查亮“碼”,推動精准監管、無事不擾成為新規范。

  今年6月,河南省開封市生態環境局禹王台分局行政執法人員在進入企業檢查前,需掃描企業專屬二維碼,上傳執法檢查信息。當前,北京、貴州、重慶等多地也正在推行“掃碼檢查”制度,進一步強化執法規范性。無論是日常巡查,還是突發情況、投訴舉報等需緊急入企檢查的情況,執法人員均須掃碼亮証方可進入企業。通過掃碼記錄,可對執法人員入企次數進行跟蹤監督,最大限度減少擾企行為。

  掃碼入企的另一作用在於反向監督,企業可在檢查結束后對執法行為進行評價。借助真實的企業反饋與社會監督,反向推動涉企執法行為更加規范。

  安徽環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武慶說:“以前執法檢查提出問題,我們常常不知道如何整改。現在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專門指導,服務性執法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溫暖。企業的反向監督反饋機制也很健全,每次檢查完我們都能通過安徽省‘四送一服’App匿名提出建議,3天內就能收到反饋。”

  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行政執法事項繁多、工作量大,行政裁量權基准幅度相對較大,且與企業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極易引發爭議。此前,不少企業反映,日常經營中有時會出現不同部門檢查要求不一致的情況,導致企業無所適從。

  針對“標准不一致”現象,北京市開展深度調研摸排,形成典型問題清單並統籌相關部門會商解決。企業可以隨時在“京通”小程序中反饋檢查過程中遇到的檢查標准不一致的問題,市場監管局確認反饋信息后組織相關部門積極研判,統一檢查標准。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