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營經濟添柴續力 讓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民營經濟是經濟脈動的“晴雨表”,更是經濟活力的“發動機”。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2.48萬億元,同比增長7.3%,佔我國外貿比重的57.3%,撐起外貿半壁江山。筆者認為,要讓這股勁頭再足些,需在關鍵處多添柴猛續力。
其一,政策要多些“直通道”少點“彎彎繞”。
民營企業期盼政策如同春雨一樣,落到實處、滋潤到根。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蔣毅近期透露,兩年多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所有黨組成員和各業務司局通過各種方式與民營企業座談交流500余次,省、市、縣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2萬余次——這樣的密集互動,為政策精准滴灌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政策力度來看,今年以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好措施不斷:國家拿出3萬億元優質項目,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各地出台“真金白銀”配套方案。如何讓好政策落到實處是關鍵,筆者建議,政策落地要少點“彎彎繞”,多些“直通道”。審批環節應減盡減,補貼發放能快則快,要把“紙上福利”變成車間的新設備、研發室的新儀器,這樣,民營企業家自然底氣十足、信心滿懷。
其二,創新要發力於產業鏈“卡脖子”處。
從供給端來看,上半年,一批民營企業靠硬科技打開局面:敢於投資建立實驗室,敢於放手讓年輕人挑大梁,敢於把“冷門技術”做深做透。畢竟,創新不僅需要有“真刀真槍”的投入,還要有“十年磨一劍”的韌勁。
再來看需求端,消費者要的不是“同款”,而是“定制款”﹔國際競爭拼的不是價格低,而是技術硬。因此,民營企業要盯著創新需求,從產業鏈的“卡脖子”處發力,往價值鏈的高端闖,讓創新成為骨子裡的基因。
其三,環境要“鬆綁”,更要“護好航”。
營商環境好不好,民營企業家最有發言權。辦執照是不是一天能完成?遇到糾紛能不能公正解決?檢查執法會不會“一刀切”?
上半年,不少地方有了新變化。簡易注銷讓民營企業“退得順”,包容審慎監管給新業態“試錯空間”,這些都是好苗頭。接下來,各地要持續優化環境,做到審批環節能減就減,遇到難題能幫就幫,當好“服務員”,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如此民營企業才能一門心思搞生產、拓市場。
其四,市場要“挖潛”,更要“走出去”。
民營企業的舞台,從來不止於家門口。國內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消費潛力巨大﹔“走出去”也有廣闊市場。上半年民營企業外貿佔比超57%,証明只要產品硬,哪裡都有市場。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國內市場要“精耕細作”,國際市場要“敢闖敢試”。民營企業既要穩住國內“主航道”,把產品做精做專﹔也要開辟國際“新航線”,學會用規則、講品牌。比如,RCEP成員國的關稅減免、中歐班列的便利物流,也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多機遇。
民營經濟的韌性,是日復一日的堅守、永不言棄的開拓、突破創新的執著。這股力量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氣,更是高質量發展奔騰向前的活力。筆者堅信,民營企業卸下包袱安心經營、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蓬勃的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水利部針對廣東廣西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 人民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據預報,受西南暖濕氣流影響,8月4日至6日,廣東、廣西大部將降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桂江、郁江、賀江以及北江、東江、韓江等主要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暴雨區內部分河流可能發生超警以上洪水。 8月4日15時,水利部針對廣東、廣西2省(自治區)啟動洪水防御Ⅳ級應急響應,要求地方水利部門和相關流域管理機構密切監視流域雨水情變化,加密滾動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系統、科學、安全、精准調度防洪工程體系,強化堤防巡查防守,切實落實水庫及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城市內澇防御等工作,提請地方及時轉移受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