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電競業態日益多元 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夏曉倫)當前,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電競產業正從“小眾項目”躍升為數字經濟的新引擎。
近日,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電競行業職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電競用戶具有消費意願高、消費能力強等典型特征,不僅直接促進了電競產業發展,更是成為提振消費、激活經濟的動力源泉。
近年來,我國發布了一系列鼓勵電競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重點支持方向主要包括產業融合、技術創新、賽事規范、消費促進等,為電競行業發展提供新機遇、注入新活力。
國務院《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首次將電子競技與社交電商、直播電商並列作為新型消費增長點,文化和旅游部也在政策中強調推動電競與線下旅游場景融合。北京、上海等地紛紛出台扶持政策,從資金補貼到人才培養,為電競產業注入強勁動力。
《報告》還指出,2024年電競行業全職崗位數已超過65萬,其中 80%的全職、實習崗位分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為當地就業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電競行業的靈活就業形態——用戶分布廣泛、需求多元且不受時空限制,與數字經濟時代青年就業觀念相契合。
數據印証趨勢。《報告》援引了電競平台比心APP的數據:截至2024年,平台電競指導員從業者總數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從業者佔比超65%,僅三線及以下城市就有五百多萬人,這些從業者通過線上平台創收。靈活就業與全職崗位形成互補,共同構成了電競行業的就業新趨勢。
隨著從業者增多,行業規范化成為必然。2022年,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出台《電子競技指導員管理規范》,明確資質認定、服務要求等標准,並啟動等級考核。《報告》顯示,持証從業者數量逐年增長,2025 年初已突破萬人規模。這些持証者的表現更優:日在線最高收入比非持証者高23%,平均收入高17%,用戶評價分數高26%,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正向動能。
專家還建議,伴隨著靈活就業類從業者數量的持續擴大,電競行業也需要更多的職業標准化建設來規范從業者行為,提升從業者綜合素質。同時,要加快完善相關地方層面的政策法規、行業規范與標准,更好推動電競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挖掘拓展電競領域就業新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