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科技賦能,讓文化活起來

本報記者 李晉榮 陸健
2025年08月07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賦能,讓文化活起來

五千年的時光大門開啟:清晰可見的玉琮紋飾在眼前浮動﹔神鳥栩栩如生,振翅欲飛﹔繁華的古城內,宮殿高大宏偉,水鄉生活飯稻羹魚,良渚先民穿梭勞作……

“良渚史詩活起來了!”

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常常聽到游客這樣感嘆。在這裡,戴上VR頭顯,便可化身“時間旅人”,穿越五千年,走進由科技虛擬搭建的良渚古城,感受這片實証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曾經波瀾壯闊的輝煌。

在浙江,當你閱讀、觀賞、傾聽、游覽,無論以何種方式感受文化,總能領略到文化背后的科技力量。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實施20年,浙江以科技為筆、文化為墨,繪就出一幅傳統與現代深度交融的鮮活圖景。

數字保護,讓古老文脈延續永生

“這麼了不起的良渚古城遺址,當它重現天日時,我們如何做好保護?南方氣候潮濕多雨,遺址會不會風化?”感嘆古文明偉大的同時,這個問題也縈繞在游客心間。

“數字孿生技術為我們再造了遺址的數字孿生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專家們錄入技術採集到的遺址所在地的環境數據,讓遺址的數字模型提前經歷與實際情況一致的風吹、雨打、日晒等各種風險,再獲得數據結果,找出應對策略,從而達到精准‘防未病、治已病’。”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產監測管理中心主任黃莉介紹。

紹興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內留存著諸多文保單位、歷史建筑,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對於這樣珍貴的古城,修繕保護必然慎之又慎。依托實景三維技術建立起來的古城“數字孿生”系統,以毫米級精度掃描紹興古城內文物建筑,整合地下管網、歷史街巷等全要素數據,保障古城修舊如舊。

進入杭州國家版本館館藏數字版本共享平台,輸入關鍵詞“江南”,129幅與“江南”主題有關的古版畫出現在屏幕上,年代、作者、版本、地域等信息分門別類,應有盡有。平台共保存著超過9.4萬張珍稀古版畫高清數字版本,每一幅作品都經過精心處理,力求還原其原始風貌。

杭州國家版本館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江南特色版本庫及華東地區版本資源聚集中心,承擔著版本收藏、保護、研究的重要職責。

各種語言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吳越國時期刊刻的《雷峰塔經》……截至2022年7月,杭州國家版本館收藏了各類版本累計達100萬冊(件)。科技正使這座“中華文明種子基因庫”越發厚重和豐富。

科技不僅守護地上瑰寶,更照亮水下傳奇。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的考古發現,將中華海洋文化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溫州朔門古港出土10噸瓷片與沉船遺跡,其遺址被譽為“國內唯一、世界罕見”,為海絲申遺提供不可替代的實証。數字化建模與虛擬復原,讓這些曾經深埋水下的歷史,成了可觸摸的文化遺產。

創新講述,讓中國故事“破壁出圈”

去年夏天,《黑神話:悟空》橫空出世。這部由杭州游科互動打造的國產游戲,發售3天銷量破千萬份,東方旋風席卷全球游戲領域。游戲中所展現的山西雲岡石窟、杭州靈隱寺等諸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標,以及貫穿整部游戲的中國傳統美學特質,吸引了一眾中外玩家的目光。

空間計算、全景光追、高精度數字孿生建模……支持玩家在游戲中騰挪跳躍、穿梭自如的,正是這一項項先進技術。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最先進的技術、畫面和音樂,再輔以合理的玩法,就能夠產生化學反應。”《黑神話:悟空》制作人、游科互動創始人馮驥說。

在浙江,依托科技,中國故事講得越發出色。

越劇發源於浙江。2023年,因創新演繹越劇《新龍門客棧》,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火爆出圈。今年初,新作《我的大觀園》引入全息投影和AR互動技術,在沉浸式舞台設計中實現大觀園場景360度動態切換,將《紅樓夢》中的繁華與衰敗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超百萬觀眾打卡。

“技術手段降低了年輕觀眾理解經典的門檻,盤活了《紅樓夢》這個IP,也為戲曲這門古老藝術提供了講故事的新方式。”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葉志良表示。

從《鄭和下西洋》《鄭成功》《蘇東坡與杭州的故事》《長安三萬裡》《白蛇:浮生》等爆款動漫、游戲,再到《流浪地球2》《長空之王》等大片,依托先進的技術和呈現方式,中國創作正在提質增效,中國故事正揚帆出海。

產業升級,讓文化生態良性發展

夜幕降臨,杭州西溪路511號的M511光影匯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這個曾經存放老電影膠片的倉庫,如今成了年輕人扎堆的“科技潮玩地”。體驗《永恆的巴黎聖母院》《消失的法老》大空間行進式VR展的游客戴上設備,巴黎的鐘聲就在耳側,古老石牆仿佛觸手可及﹔再上一樓,“深空未來”亞洲最大8K超高清沉浸空間,吸引著渴望星際穿越的眼眸﹔而小劇場集群裡,環境式音樂劇《茶無此人》與沉浸式戲劇《黑盒游戲》的入場券更是早早售罄,劇中,觀眾不再只是看客,而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參與者。

支撐起這一場場感官盛宴的,是空間智能交互等數字文旅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

“好內容,加上酷炫的玩法,再讓大家都能方便地玩到,自然就火了。”浙江光影空間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沈力一句話點破了M511熱鬧的門道,“它靠的不是老一套的‘請觀賞’,而是帶給體驗者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去探索發現甚至創造新故事。”

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實施20年來,浙江處處是助力文化產業良性生長的肥沃土壤。

在中國(之江)視聽創新創業基地,3000余家文創企業集聚於此,去年營收突破百億元﹔之江編劇村打磨出了飛天獎好劇《我們這十年》﹔中國網絡作家村推動IP交易額破15億元……

夜晚,在良渚古城牆遺址上,可以看到激光投影機投射的出土陶器刻符、神人獸面圖案等,文化符號與科技手段的交織,串聯起這片土地的古與今,細細品讀,引人贊嘆,讓人神往。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