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外資機構以真金白銀為中國資產“投票”

毛藝融
2025年08月08日08:53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標普報告體現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信心 外資機構以真金白銀為中國資產“投票”

8月7日,標普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發布報告,決定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和展望“穩定”不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標普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韌性和債務管控成效高度認可,體現了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信心。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已用真金白銀為中國資產“投票”。截至8月7日記者發稿,27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單裡出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身影,“聰明錢”跑步進場。路博邁、聯博、安聯等外資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同步提速調倉,科技制造、創新藥、高股息板塊成加倉主陣地。

中國債券市場也受到外資機構的青睞。歐美長線資金借道香港淨買入中國債券。估值窪地疊加改革紅利,中國資產正成為全球資本再平衡的關鍵籌碼。

QFII積極布局

隨著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接連披露,新一批QFII重倉股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記者發稿,A股已有114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報,其中,27家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身影,這些QFII合計持股市值約為1280.18億元。

截至二季度末,九號公司、東方雨虹、海大集團的QFII持倉市值居前。QFII持股偏好醫藥生物、化工、食品飲料、硬件設備等領域。具體來看,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持有金浦鈦業、東安動力等12隻個股﹔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寵股份、鼎通科技、金浦鈦業、沃華醫藥等﹔科威特政府投資局持有東方雨虹。

“我們觀察到,之前處於低配狀態的一些海外機構資金今年也在通過QFII等渠道回到中國市場。”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杰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全球市場對於中國資產的投資是特別有興趣的。

外資公募調倉速度加快

今年二季度,外資公募對中國股票資產的調倉動作加快,科技制造、創新藥、高股息等資產受青睞。

根據外資公募基金今年中報披露的數據,路博邁基金二季度末共持有重倉股42隻,在管規模約為129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8.43億元。聯博基金二季度末持有重倉股12隻,合計市值約為1.28億元,較一季度末增長257.59%﹔該機構在管公募規模為11.10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9.96億元。

在行業偏好上,外資公募基金明顯偏好科技制造領域。例如,CPO(封裝光學)龍頭新易盛被7家外資公募持有,其中,宏利基金持倉市值達6.6億元﹔中際旭創二季度獲摩根大通旗下9隻基金聯合加倉345.8萬股。

PCB(印制電路板)研發制造個股勝宏科技、東山精密均獲摩根大通增持,累計持有超4700萬股。宏利基金二季度加倉東山精密558.8萬股,聯博基金則加倉勝宏科技9.5萬股。

醫藥生物,尤其創新藥板塊也受到外資公募青睞。摩根大通旗下3隻基金新進增持三生制藥,累計市值達1.58億元﹔安聯基金新增重倉股信達生物、晨光生物。

綜合來看,摩根大通是全市場持倉市值最高的外資公募機構,股票資產達225億元,其第一大重倉股依舊是寧德時代,合計持倉市值超23億元。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股債市場

7月下旬至今,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資機構發布的最新股票觀點中均持續看好中國股市。高盛7月末將MSCI中國指數未來12個月的目標點位從85點上調至90點,這意味著該指數較7月25日收盤價有11%的上漲空間。

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認為,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仍有吸引力且市場情緒相對溫和。聯博基金主要看好以下兩類資產的收益前景:一是現金流狀況良好、能夠持續分紅並且不斷提高分紅率的企業﹔二是那些能夠實現可持續的淨資產收益率(ROE)增長,並且ROE能夠長期維持在較理想水平的公司。

在朱良看來,隨著上市公司治理能力提升、市值管理制度顯效、股票回購與分紅規模不斷提升,股市的改革效果正在顯現,資本市場的長期可投資性正持續提升。

在全球宏觀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國際投資者更積極地尋求多元化的投資策略以分散風險,尤其是中國資產,其配置佔比正逐步提高。香港金融管理局8月4日引述EPFR(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數據時提到,2025年4月份至7月下旬,投資基金向亞洲市場淨投入約91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約443億美元進入中國市場。

外資機構也有望進一步持有人民幣債券。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最新研報認為,隨著“北向互換通”業務功能優化,有助於外資機構進一步持有人民幣債券。境外投資者參與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業務時,抵押品債券在回購期間可按政策規定再使用並支持多幣種外幣結算,這些措施將為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掃除障礙。

“近期的數個月內,資金回流香港和內地,投資基金重新部署多元資產配置。而流入的資金以歐美的傳統基金居多,並以買中國債券為主。”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許懷志表示。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