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暢客流旺

鄭 楊
2025年08月08日08:59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暢客流旺

  繁忙的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資料圖片)

  近日出爐的2025年廣東經濟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外貿進出口4.55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創歷年同期新高。廣東外貿展現的強大動能與韌性背后,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提速增效的支撐。與此同時,“軌道上的大灣區”從規劃照進現實,廣深港高鐵催生“上午嘆早茶、中午游維港、晚上賞燈光秀”的“一程多站”模式,廣深港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萬人次,大幅增長的客流帶動了消費新浪潮,彰顯出大灣區聯動發展的澎湃活力。

  創新模式

  今年以來,跨境海空聯運、低空運輸智能通關等物流新模式不斷發展,讓“灣區制造”的高附加值產品更加便捷地飛向世界各地。

  上半年,制造名城東莞實現了同比16.5%的外貿增速,不僅進出口規模站穩7400億元台階,優勢產品更提質上新,出口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品同比增長23.4%。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上半年進出口貨值同比大幅增長214%。

  夜幕降臨,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內燈火通明,一箱箱由大灣區制造的跨境電商貨物在傳送帶上高效流轉。這批貨物“一站式”完成海關監管和航空安檢、打板手續后,經東莞港搭乘專用貨船,12小時內即可直達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

  記者從黃埔海關獲悉,今年1月至6月,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進出口貨值140.7億元,服務近1000家大灣區企業,最快14個小時即可實現從“工廠門”到“機艙門”。這條由粵港兩地聯手打造的物流新動脈自2023年運行以來,其“粵港聯運、一站裝機、直達全球”的創新模式已獲22家國際航空公司認可。截至7月9日,空港中心累計進出口貨值突破334億元。

  電子元器件產業對進出口時效要求嚴苛,東莞市坐擁萬億級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高效運轉的空港中心為產品出海提供了快速通道。黃埔海關在空港中心設立聯絡專員,搭建“關企直通車”溝通平台,針對高價值芯片、精密元件等貨物實施“預約查驗、即到即驗”措施。依托直接聯通香港機場與虎門港綜保區的優勢,通關時效較傳統模式提升40%。上半年,經空港中心進出口的貨物中,集成電路貨值佔比躍升至67.1%。

  “去年4月,我們每月隻有4個架次業務量,今年6月開始增加到每月13架次。海關應用X光機同屏比對技術,將單個包裹查驗時間壓縮到20秒內。”東莞港空運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溫媛雲說。

  “實實在在的降本增效最有說服力,空港中心將電子元器件進出口的物流綜合成本壓縮30%。”東莞港國際空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蕭智亮介紹,今年6月空港中心實現日均一架專機業務,高價值貨物運輸佔比提升至75%。

  當前,粵港兩地正加速推進空港中心二期智慧物流園建設,屆時空港中心年貨物處理能力預計可達100萬噸以上。未來出口貨物從入園到裝機時間可縮短至9小時,讓“灣區制造”出海更快捷。

  上半年,“千年商都”廣州的外貿進出口總額6050.5億元,同比增長15.5%,創歷史同期新高。“廣貨優品”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同樣得益於不斷涌現的物流新業態。

  在白雲機場綜保區,跨境貨物通關效率持續提升,全國首個“民航安檢前置+海關查驗前置”的“雙前置”貨站今年3月落地,為電商商品“集拼出海”搭建了高效通道,自啟用以來已監管出口貨物近80萬票。

  在黃埔綜保區,低空經濟與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加速深度融合,4月底啟動全國首個綜保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為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等貨物開辟了空中快速通道。據了解,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規模大、種類多,保稅貨物無人機運輸市場廣闊。相較於傳統貨車運輸,無人機運輸貨物進出黃埔綜保區平均可為企業節省物流時間50%、運輸成本10%,企業可選擇將價值高、體積小的保稅貨物通過無人機運輸,高效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破除堵點

  在高價值貨物輸往海外市場的同時,創新推出的“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等高效運輸模式,則為更多種類的“灣區制造”貨物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出海”通道。

  6月18日,一列滿載廣州服裝、佛山家電、中山廚具等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鳴笛啟程,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13天后抵達歐洲。這是廣州市首條中歐班列電商快線,廣州中歐班列跨境電商中心由此實現跨境電商零售出口“9610”模式全流程貫通,大灣區跨境電商物流通道進一步提質升級。

  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正重塑全球貿易版圖,制造業大省廣東作為“領頭羊”,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7454億元,佔全國比重超三分之一。然而,跨境電商貨物批量小、批次多、逐個包裹報關成本高的運輸痛點,曾帶給企業很大的資金壓力。

  今年以來,廣鐵集團聯合廣州交投集團和黃埔海關探索推出“中歐班列+跨境電商”運輸模式,通過優化口岸換裝流程、壓縮查驗時間等舉措,全程運輸時效較傳統海運提升50%以上,運輸成本約為空運的四分之一,為3公斤以上跨境電商貨物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物流選擇。“電商貨物從倉庫集拼到廣州中歐班列跨境電商中心完成安檢和通關,再到鐵路增城西站發運,集拼及在站時間僅需4天﹔鐵路從國內到國外站到站運輸時間13天,國外清關派送3天,全程從客戶下單到交付最快僅需20天。”廣州鐵路物流中心增城營業部黨支部書記楊國忠介紹,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跨境電商運輸痛點,助力跨境零售產品快速出海,及時滿足海外消費者需求。

  “中歐班列+跨境電商”模式運輸周期短、綜合成本低的優勢,為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以往我們的跨境電商貨物主要通過海運或空運抵達歐洲,走海運需要30天以上,走空運費用又比較高。現在通過中歐班列電商快線,時效較海運提升1倍以上,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解決了物流難題,后續我們可以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深圳市玖洲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張俊梅說。

  “快線的開通讓大灣區跨境電商企業‘買全球’‘賣全球’更加便捷。我們在現場設立專人專崗,全程指導企業快速完成報關、放行、轉關等手續,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確保貨櫃隨到隨查、合格即放,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增城海關監管科科長胡繼萬說。據了解,隨著快線的打通,廣鐵集團將重點打造西歐精品班列品牌,開發“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未來,廣州中歐班列跨境電商中心也將吸引更多電商平台入駐,貨運品類從傳統商品拓展至家具、機電設備等領域,讓更多“中國制造”暢達歐洲市場。

  升級服務

  貨物通關更高效,客流往來也更暢旺。記者從廣鐵集團了解到,上半年,廣深港高鐵累計運送跨境旅客達1503.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8.8萬人次,日均8.3萬人次,增幅達16.1%。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員流動的重要通道,廣深港高鐵呈現出雙向客流同步增長的強勁態勢,“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讓人員交流、多領域合作日漸深化。

  “歌迷專列”“研學專列”“馬拉鬆專列”……這個夏天,多樣化的主題定制高鐵專列在粵港澳大灣區開行,推動並見証著文旅體消費市場的繁榮。鐵路部門的服務大步邁向精細化、個性化,憑“新速度”與“優體驗”的雙重賦能,開辟出灣區聯動發展的新路徑。

  密織的高鐵網絡,讓跨城、跨省游成為灣區新風尚。前不久,廣東潮汕地區舉辦慶香港回歸演唱晚會,吸引了大批香港歌迷游客前往,廣鐵集團及時開辟由香港直達潮汕的“歌迷專列”,以定制化服務暢通灣區文旅融合新通道。全程僅3小時的專列上,播放著演唱會歌手的經典曲目,歌手登車與歌迷親切互動,下車后“高鐵+公交”無縫換乘……香港歌迷們紛紛感慨:專列氛圍好、服務好,便捷、貼心又溫暖!據了解,針對暑運旅游市場火爆特點,國鐵廣州局已推出銀發、研學、球迷等特色旅游專列20趟,發送旅客1.6萬人次。

  疾馳的列車如同一條條串聯區域發展的紐帶,帶動著大灣區住宿、餐飲、購物等文旅消費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接待游客總量達1.13億人次,同比增長6.3%。“旅客需求在哪,服務就跟到哪。”廣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客運提質”計劃,圍繞“研學旅行、主題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等方向,開發“南方列車旅游”“龍騰中華研學”“紅色傳承紅培”等系列化定制列車產品,將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打造成為激活區域經濟、加速文旅深度融合的強勁引擎。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