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為科技成果轉化引入耐心資本

郭子源
2025年08月08日09:00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為科技成果轉化引入耐心資本

  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需要耐心資本、長期資金支持。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創業投資基金與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高校院所、創業孵化平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高水平制造業中試平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果產業化試點單位等合作,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環節。從0到1,是科研思路成功走出實驗室、形成產品的飛躍﹔從1到N,是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成功應用、走向市場的跨越。當前,我國創新應用成果加速落地,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更加壯大,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近41萬件,成交額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但也要看到,科技成果轉化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往往也耗時良久,較難一蹴而就。因此,耐心資本、長期資金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要引入、增加、用好耐心資本與長期資金,為科技成果轉化注入更多確定性。

  引入耐心資本,要開源,豐富資金來源。目前,我國已形成涵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多元化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格局,科技型企業有機會通過發行股票與債券、獲取創業投資資金、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等方式,夯實資本金並滿足日常經營需要。接下來,要進一步開源,引入更多有意願、有能力、有潛力的資金供應者,唱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協奏曲。其中,保險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風險可控、商業自願的前提下,可通過股權、債券、私募基金等形式,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增加耐心資本,要疏通,擴充資金實力。引入耐心資本只是第一步,還要關注投資機構自身的資金來源與服務能力,即解決投資機構的募資難問題。如果投資機構自身缺乏融資渠道,它就難以發揮金融中介機構的資金配置作用。今年以來,隨著債券市場建立“科技板”,股權投資機構有了更多機會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並將募集資金投向科技型企業。應繼續推進、共同建設好債券市場“科技板”,完善配套支持機制,持續提升耐心資本的服務實力與能力。

  用好耐心資本,要提質,優化考核機制。解決了有沒有,還要思考如何把耐心資本用好,讓它充分、有效發揮作用。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推動投資機構的長周期考核機制落地。這涉及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制度規劃,二是落地執行。二者相互關聯與制約,需要科學、統籌考量。在制度規劃方面,投資機構要堅持“算總賬、算大賬”的總體思路,注重考核投資工具的整體盈虧情況。在落地執行環節,投資機構要充分考慮一線工作人員的責權、獎懲問題,尤其要明確哪些情形適用於盡職免責條款,明確風險容忍度與容錯率,讓一線人員放開手腳、免除顧慮,推動耐心資本陪伴科技型企業完成長跑。

  此外,為了確保相關工作的可持續性,還要做好風險分擔工作,平衡收益與風險。其中,要充分發揮科技保險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減震器與穩定器作用。目前,金融管理部門已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風險保障。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