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活力中國調研行

活力中國調研行︱“數”說浙江:在綠水青山間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

人民日報客戶端浙江頻道 竇皓 王萍萍 程欣
2025年08月08日11:1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22
小字號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河暢水清,山林披綠。20年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交出了一份令人驚嘆的綠色發展答卷:浙江地區生產總值從1.15萬億元躍升至超9萬億元,同時浙江以佔全國1.1%的土地、2.9%的用水量、4.7%的人口、3.4%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全國6.7%的國內生產總值,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之路。

曾經,浙江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本世紀初,當浙江經濟以兩位數的增速高歌猛進時,生態環境卻亮起了紅燈。為此,浙江率先探索“騰籠換鳥”的產業升級路徑。20年來,浙江的單位GDP能耗下降38%以上,是全國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省份之一。“十四五”時期,浙江推動83個省級園區開展新一輪循環化改造,總投資超7000億元,形成了廢舊紡織、廢舊塑料、廢舊金屬等一批百億再生資源產業。

除了傳統產業,浙江將科技創新作為綠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24年上半年,浙江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達15.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8%。

浙江在新能源領域更是成績斐然:20年來,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從10.3%提高到19.5%,此外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打造風、光、水、核等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提升至46.4%,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光伏已取代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全國第三,抽水蓄能在運和在建裝機規模全國第一,海上風電裝機全國第四,公共充電樁保有量、換電站總量全國第二。

視線轉向農村。如今的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竹海連綿,山清水秀,游人如織。20年來,浙江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僅2024年便完成12.8萬棟農房改造、1113個村管線序化,2073個村道路得到提升。在“千萬工程”的指引下,之江大地廣袤農村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態發展起綠色經濟。2024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786元,連續40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3:1。

在全國率先推行生態補償機制、首創“河長制”……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支撐——浙江制修訂了全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准,破解綠水青山價值“難度量”的問題,連續多年在30余個市縣開展GEP核算。此外還創新“生態信用貸”“生態抵質押貸”等金融產品,綠水青山的價值愈發被市場認可。

一系列探索的背后是浙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20年來,地表水省控以上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1.9%提高到98.6%,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1微克/立方米,總體環境質量居長三角第一、改善幅度全國領先。

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塔吊林立,巨輪穿梭,一派欣欣向榮。2024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3.77億噸,同比增長4%,連續16年領跑全球。視野投向遠方,舟山群島碧海藍天、島嶼星羅棋布,修復之后五峙山列島成為中華鳳頭燕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之江大地,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同頻共振,綠色正成為浙江發展的動人底色。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