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含權類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凸顯

熊 悅
2025年08月22日09:14 | 來源:証券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含權類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凸顯

近期權益市場走出強勢行情,債市呈現震蕩調整,股債“蹺蹺板”效應愈發明顯。

《証券日報》記者通過走訪市場了解到,得益於權益市場上行,部分含權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表現亮眼。受此影響,部分投資者選擇將部分資金從純固收類理財產品轉向“固收+權益”等含權類理財產品。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銀行也在加大對含權類理財產品的營銷力度。

產品認購熱

《証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國有大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了解到,銀行理財產品推薦清單中頻頻出現含權類理財產品。與此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在加大對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推廣力度。

“目前行內主推多款‘固收+權益’類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是配置80%以上的債券、存款等固定收益資產,同時配置少量權益資產。和純固收類產品相比,此類產品的淨值波動較大,但整體收益也會較高。由於有固定收益資產打底,整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健。”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向《証券日報》記者如是推薦。

招銀理財於8月20日發布的產品營銷信息顯示,其推薦的兩款R3(中風險)風險等級的混合類理財產品正在認購期,兩款產品均含有一定比例的低波權益資產,以及由股票、量化中性、CTA和黃金構成的策略組合。中郵理財於8月21日發布的理財產品推薦清單中同樣有多隻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的含權類理財產品,比如“鴻鑫日開1號紅利科技輪動策略”產品的權益部分高比例投向高股息ETF。

“拉長時間線來看,純固收類理財產品和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差距整體有所拉大。部分投資者出於對更高收益率及較低波動的追求,選擇贖回部分純固收類理財產品,轉而將資金投向風險等級更高、含少量權益資產的‘固收+’理財產品。”上述理財客戶經理進一步告訴《証券日報》記者,有的產品因認購熱度較高,出現當日額度售罄的情況。

另有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告訴《証券日報》記者,近期權益市場持續上行,確實有很多客戶在考慮購買含權類理財產品。

普益標准數據顯示,7月份,市場上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50%、2.73%,均較6月份有所下滑﹔同時,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別較6月份上升0.51個百分點、7.19個百分點,至3.64%、9.93%。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挂鉤被動指數的混合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頗為亮眼。比如中銀理財發行的混合類理財產品“中銀理財-智富指數跟蹤策略日開”,權益部分聚焦中証1000指數。記者在中國銀行App查詢到,該款產品近一個月的年化收益率高達12.70%,且今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總體保持上揚態勢。

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含權類理財產品升溫的重要背景是,伴隨債市利率中樞下行,以固收類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正面臨著收益考驗。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顯示,2025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12%,較2024年2.6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下降0.53個百分點。而2023年,這一數值為2.94%。

盈米基金資管產品研究員袁劍楠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利率中樞下行,傳統現金管理類、純債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走低,疊加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整體走勢較強。投資者對收益增強的需求與銀行理財子公司含權類理財產品的供給提升相呼應,使得含權類理財產品的市場熱度愈發升溫。

“銀行理財產品此前的高收益信用債、非標、存款資產到期,帶動整體收益率下行﹔同時,今年1月份至3月份債市大幅回調,近期股債‘蹺蹺板’效應顯著導致債市震蕩回調,均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造成影響。”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進一步補充。

在政策鼓勵理財資金入市和銀行理財收益整體走低的背景下,含權類理財產品的發展迎來機遇,同時也存在待解決的挑戰。

“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拓展含權類理財產品時,面臨著傳統銀行理財客群風險偏好低,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客戶預期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此外,權益市場本身波動性較高,這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關投研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袁劍楠認為。

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對記者坦言,考慮到客戶風險偏好較低,行內對於R3(中風險)及以上風險的含權類理財產品一般不做推薦。

受訪專家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從投研能力、客群管理、產品設計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拓展含權理財產品市場。

袁劍楠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引入相對成熟的權益或量化團隊,或借力外部管理人增強自身投研能力。

產品設計方面,普益標准研究員董丹濃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構建“安全墊+收益增強”雙輪驅動模式,優化底層資產,增加存款、同業存單、高評級短久期債券配置比例,減少產品淨值的波動。同時,根據投資者需求的不同推出3個月、6個月、1年期等多期限產品,設置靈活的持有期和贖回規則,兼顧流動性和收益。

“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按風險等級劃分產品線,精准匹配客群需求﹔定期推送持倉報告、市場解讀等,實現投顧閉環。對於特殊需求客群,如高淨值及個人養老金賬戶,可通過定制化含權產品方案布局長期限含權產品,提升負債端的穩定性。”袁劍楠表示。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