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糧”策夯實豐收基礎 主產區加強田管力保秋糧穩產增收


糧穩家穩,家穩國安。秋糧產量佔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當前距離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20天左右,各主產區因地制宜加強田管,各出“糧”策夯實豐收基礎。
秋風拂過,一望無際的田野褪去了青澀的翠綠。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廣袤田野裡,玉米秋日管護正在奏響一首科技“協奏曲”。
伴隨著轟鳴聲,一架架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低空盤旋,噴頭均勻噴洒出霧狀藥劑。通榆縣農夫大田合作社經理李明介紹,一台無人機日均噴灌面積可達1500畝,不僅能精准控制藥劑用量,還能通過北斗定位規劃航線,避免漏噴、重噴,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保障玉米健康生長。
在李明看來,如今的田間管護,早已不是“看天吃飯”的老路子。“採取了精准密植、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今年產量可能有大的突破,秋糧長勢總體達到預期的水平。”李明感慨,從地面的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精准供給”,再到空中的無人機“護航”,科技正成為農業生產的“硬核支撐”。
加大田管力度,為保秋糧穩產增收出“糧”策的主產區不隻在東北。
初秋時節,在河南新鄉市延津縣僧固鄉的高標准農田裡,郁郁蔥蔥的玉米和大豆復合種植區正等待著收獲的到來。隨手掰下一穗玉米,剖開苞葉,顆顆飽滿的鮮嫩玉米粒緊密排列。
今年種了1700多畝玉米的產糧大戶秦春明介紹:“玉米播種時使用氣吸式精播機實現精量播種,每畝地可種6000株。灌溉使用密植滴灌技術,水肥順著地裡鋪設的滴灌帶,精准輸送到農作物根部,既節肥省水又縮減了人工成本。”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夯實秋糧生產基礎,通過組織全省各地開展密植滴灌技術觀摩培訓活動,讓農民跟著學、跟著干。
“不久前,首次以網絡形式進行直播培訓,開展密植滴灌技術學習交流、觀摩培訓,超75萬人次觀看了直播。”該負責人介紹,全省滴灌、微噴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109萬畝,其中滴灌面積達到705萬畝,為大面積單產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整體層面看,今年全國秋糧面積比上年穩中有增,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較多。在秋糧全面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農業農村部派出工作組赴18個省份調研指導秋糧生產和防災減災。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通過抓好秋糧田管、強化防災減災、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和落實“一噴多促”,督促各地抓住窗口期開展噴施作業,提高質量和效率。
當前,奪取秋糧豐收,還要渡過早霜、台風、病虫害等多個關口。據氣象預報,未來10天,東北地區大部降水偏少,主產區初霜凍風險較低,利於秋糧作物乳熟成熟﹔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的部分地區將出現35℃至38℃的高溫天氣,對晚稻生長發育及經濟林果品質提升略有不利,華南疊加前期多降水,田間高溫高濕環境下易加劇病虫害發生發展。
農業專家建議,對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和黃淮等降水偏多地區要做好農田排水防澇工作,減輕農田漬澇和作物倒伏造成的損失﹔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和江漢等地,農戶要注意避雨搶收成熟作物,做好通風晾晒,防止發芽霉變﹔在華南地區,農戶要注意加強晚稻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採取以水調溫或噴施葉面肥等措施促進晚稻生長,合力打好秋收硬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