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把握新機遇提升服務貿易水平

李 俊
2025年09月12日08:49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把握新機遇提升服務貿易水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創新提升服務貿易。總體來看,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大、空間廣闊,增速仍將快於貨物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持續提升的態勢不會改變。同時還要看到,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服務貿易發展也面臨風險挑戰。需把握和順應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隨著技術創新、產業變革以及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全球服務貿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呈現一些新趨勢新特點。

  一是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驅動的數據貿易發展加快。智能駕駛、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對跨境數據服務產生巨大需求。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近年來與數據貿易關聯度較大的信息服務貿易平均增速超9%,遠高於同期服務出口總額年均5%的增速。美國是全球主要的數據貿易出口國,每年向全球出口大量數據庫服務、金融數據模型授權和人工智能信息服務等。

  二是為搶抓綠色發展機遇和應對歐盟碳關稅而產生的綠色服務需求迅速增加。隨著綠色技術革命興起,對綠色技術服務、節能技術改造服務、環境咨詢與管理服務的需求大增。我國不僅是綠色產品主要出口國,也是綠色貿易的重要參與方。例如,上海電氣輸出火力發電設備和技術,幫助巴基斯坦發電廠提高煤炭燃燒效率,有效減少污染排放,實現高效清潔發電。

  三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推動投資帶動的生產性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美國加征高額關稅,長期看將會較大程度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布局,許多為生產制造和貨物貿易提供支撐的生產性服務貿易將加快調整。以前可通過跨境貿易實現產品輸出,未來有可能將生產制造本地化,技術研發、品牌營銷等服務通過母公司跨境提供,從而產生新的跨境服務需求,實現海外投資帶動服務貿易的新發展模式。

  四是國際分工近岸化趨勢推動服務貿易區域化發展進程加快。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向服務領域蔓延,進而出現周邊化、區域化發展趨勢。部分國家因數據跨境流動限制措施,導致與之相關的離岸服務外包增長放緩,向近岸、友岸轉移。在旅行服務領域,自新冠疫情以來,跨洲長途游復蘇滯后,跨境旅游呈現明顯區域化、近程化趨勢。

  從服務貿易發展生態看,資源要素是基礎,產業競爭力是支撐,企業主體是核心,國際市場需求是關鍵,國家政策和貿易環境是保障。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需著力創新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服務貿易新增長點,努力把服貿會打造成為匯聚全球服貿資源、營造服務貿易新生態的重要平台,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第一,匯聚資源要素。技術、人才、資本等資源要素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大量軟件和數據信息服務需求。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又可以賦能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從而產生新型服務業態。需通過服貿會等平台匯聚全球服務貿易相關行業的技術、人才和資本,實現最新技術應用展示、專業人才思想碰撞和投資機構對話交流。

  第二,提升服務業競爭力。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涉及領域較廣,需充分發揮我國制造業第一大國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優勢,提升物流運輸、軟件和信息服務、知識產權和技術服務等競爭優勢。與促進國內服務消費相結合,大力發展旅游、教育、醫療、文化、家政、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領域,持續打造行業品牌展會和論壇。

  第三,培育企業主體。跨國公司主導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格局,在運輸物流、建筑服務、金融保險等領域的集中度尤為明顯,而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文化娛樂和旅游服務等領域中小企業居多。發展服務貿易既要抓大企業,也要著力培育眾多創新型中小企業,比如在數字服務領域有不少技術先進、業態創新的專精特新和獨角獸類的服務貿易企業。

  第四,拓展國際市場合作空間。繼續鞏固拓展發達國家服務貿易市場,同時以更大力度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合作。落實好《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路線圖》及中國—英國、中國—新加坡、中國—阿根廷等雙邊服務貿易合作文件要求,依托地方建立服務貿易國際合作園區。發揮好服貿會等鏈接全球服貿資源的作用,提升國際化辦展辦會能力,針對重點國別加強招商招展,努力打造我國拓展服務貿易國際合作空間的重要平台。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數字貿易行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