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大舞台賦能地方文旅融合與傳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京舉辦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夏曉倫)近日,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與快手科技在北京聯合舉辦“直播大舞台賦能地方文旅融合與傳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
會上,快手工作人員介紹了“直播大舞台”項目成果。自2024年啟動以來,全國已落地2000余個大舞台,覆蓋31個省份200多個城市,形成“線上引流、線下消費”的新模式。
與會嘉賓參觀快手科技總部。主辦方供圖
如今,短視頻和直播釋放了全民表達的需求,推動形成線上線下互促的新型消費場景。在唐山、千島湖等地,大舞台不僅成為城市夜間經濟的亮點,還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多業態聯動增長,成為地方文旅宣傳的重要窗口。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張首映在發言中提出四點體會:一是直播大舞台已成為推動新消費和夜間經濟的重要支點﹔二是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大循環,活躍區域經濟﹔三是深度融入群眾生活,展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四是開創新時代群眾文化藝術新空間,推動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頻共振。他強調,直播大舞台體現了數字經濟賦能、文化繁榮與社會進步的結合,應在更大范圍推廣和深化。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陸先高認為,直播大舞台是“新大眾文藝”的生動實踐:它以“全民參與、互動共創、地域融合”為核心特征,推動文化傳承與文旅消費的結合。他建議進一步完善模式設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框架,幫助區域文化從“自娛自樂”走向“出圈傳播”。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段玉萍則強調,直播大舞台要在強化宣傳的同時注重規范發展,特別是內容審核、職業素養與技術賦能,避免“三俗”等不良現象,確保這一模式長期健康運行。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宋光茂指出,快手大舞台代表了服務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是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它不僅助力旅游資源再發現,也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載體。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秦杰表示,直播大舞台不僅是文旅消費的舞台,更是群眾文化的新空間,“它讓普通人的生活煙火氣,變成了地方最有溫度的名片﹔讓文化資源真正轉化為經濟動力”。
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玉指出,直播大舞台通過聚集人流、情緒與消費,推動線上線下互動,形成情緒經濟和文旅新業態的實踐成果。
與會嘉賓認為,直播大舞台不僅是數字經濟與文化旅游融合的創新實踐,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未來,隨著政策支持和平台賦能的深入,這一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成為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數字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