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聚焦多模態大模型、智能體、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

中國已發布30項人工智能國家標准

本報記者 孔德晨
2025年09月18日06: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宣布,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人工智能國家標准30項,另有84項標准正在加緊制定中,實現了對基礎軟硬件、關鍵技術、行業應用與安全治理等核心板塊的全鏈條覆蓋。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王秋蘋表示:“我們正在為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鋪好軌道、筑穩地基’。”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實現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產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中國國產人工智能產品不僅在千億級參數規模、多模態能力等方面實現突破,還與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設計、內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據介紹,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在多模態大模型、智能體、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以及其他傳統行業應用方面,新發布了10項國標,立項了48項技術文件。

  “標准正加速牽引創新走向落地。這些標准,實實在在成了產業的‘導航儀’和‘加速器’。”王秋蘋介紹,在基礎支撐領域,《AI服務器性能測試方法》《異構加速器統一接口》等標准,有效統一了算力測評與軟硬件接口規范,為國產人工智能生態打下堅實基礎。在治理與倫理層面,《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方法》標准為內容安全豎起“警示牌”、筑牢“防火牆”,明確技術應用的倫理底線,推動人工智能在合規前提下健康、有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人工智能國際標准化舞台上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影響力。由中國牽頭立項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風險處理指南》國際標准目前已進入快速制定階段,這是我國首次在該領域主導全球治理規則的構建。“我們正在把‘中國方案’變成‘世界語言’。”王秋蘋強調,“這不僅是技術輸出的體現,更是治理智慧的國際化認可。”截至目前,我國已有多個人工智能標准提案被國際標准組織採納,中國智慧正在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人工智能的飛躍同時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標准化進程。自2021年全國機器人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我國已發布機器人領域國家標准126項,涵蓋工業、服務、人形、教育等各類別,形成“基礎通用—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行業應用”五位一體的標准體系框架。

  隨著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出圈”,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已不再是科幻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產業新風口。王秋蘋介紹,我國正全力推進15項人形機器人國家標准研制工作,未來還將重點攻關安全規范、驅動技術、數據利用等關鍵標准,為機器人產業插上“標准的翅膀”。

  專家認為,標准是人工智能時代產業生態構建的核心基礎設施,也是國家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我國系統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標准體系,展現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瞻思維。隨著標准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更加規范、有序的發展環境,新技術、新應用的落地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快速發展,當前還迫切需要通過標准化建設減少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人工智能標准體系,強化倫理安全規范,推動更多中國標准走向國際,支持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發揮更為關鍵的引領作用。

(責編:牛鏞、袁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