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科學家破解植物科學世紀難題

2025年09月18日09:17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科技日報泰安9月17日電 (記者王延斌 通訊員王靜)“單個體細胞如何發育成完整植株?”這個問題被《科學》雜志列為“最具挑戰的125個關鍵科學問題之一”,也是植物生命科學領域懸而未決的世紀難題。如今,這一問題被中國團隊破解。

9月17日,記者從山東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張憲省教授和蘇英華教授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完整揭示了單個植物體細胞如何發育為完整植株的全過程,從而破解了困擾科學界的“植物細胞全能性”機制之謎,也為作物遺傳改良與高效再生提供了全新理論支撐。9月16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植物細胞全能性”指植物細胞可脫分化形成類似受精卵的全能干細胞,進而發育為完整植株。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認為,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明確了植物全能干細胞的起源。“該發現不僅深化了對植物細胞全能性機理的理解,也為破解農業生物技術長期存在的‘再生瓶頸’開辟了新路徑。”種康說。

張憲省表示,較動物細胞而言,植物細胞具有更強的發育可塑性,在一定條件下,它們無需受精就能發育成胚胎,這種現象被稱為“體細胞胚胎發生”。植物細胞還有著獨特的“再生”能力,任意一種植物的體細胞在經歷重編程后能夠回到原始的干細胞狀態,並進一步進入“體細胞胚胎發生”階段,最終能夠再生成為一株完整的植株。不過,植物體細胞經過重編程,從“普通細胞”轉變為“全能性胚胎”的核心秘密一直未被揭露。蘇英華表示:“就像一片葉子本應永遠是葉子,但它卻能‘變身’為一株新植物,這種‘命運逆轉’如何發生?”

自2005年起,團隊以擬南芥為模型,開啟了一場持續20年的科研“馬拉鬆”。20年來,該團隊先后構建了單個體細胞直接發育成胚胎的實驗技術體系和誘導單細胞起源的體細胞胚胎發生穩定體系,並首次發現細胞全能性激活的“開關”是大量生長素的積累。科研人員利用應用掃描電鏡、先進的單細胞測序、顯微切割轉錄組測序與活體成像等前沿技術,首次捕捉到單個植物細胞的分裂全過程,直觀証實了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單細胞起源”,回答了學術界的疑惑。

該團隊通過深入研究,找到了觸發細胞全能性的“關鍵鑰匙”:葉片氣孔前體細胞特有的基因SPCH,與人工誘導高表達的基因LEC2,二者協同作用形成“分子開關”。張憲省表示,這就像轉動一把鎖需要兩把鑰匙,缺一不可。

蘇英華表示,團隊完整記錄了細胞命運重塑的完整路徑,揭示了關鍵的命運分岔點:一條路徑是氣孔前體細胞繼續分化為氣孔﹔另一條路徑是在大量合成內源生長素的推動下,單個體細胞被重編程為全能干細胞,走上胚胎發育之路。

科研人員將這一關鍵過渡狀態命名為“GMC-auxin”中間態。在這一狀態下,細胞發生了深度的染色質重塑,大量沉默的基因被逐步激活,細胞命運軌跡由此產生分岔,為全能性的建立打開了大門。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全面解析了單個植物體細胞重編程形成全能干細胞並再生完整植株的分子機理。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維才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性進展。”據了解,該體系目前在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實驗正同步推進。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