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經濟新動能 沈白高鐵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28日,沈佳高鐵沈白段(以下簡稱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橫貫遼寧、吉林的高速鐵路,不僅實現了遼吉兩省首條高鐵環線的貫通,更標志著東北高鐵網完成“O”型閉環,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讓白山黑水間的民生出行與經濟發展邁入全新階段。
沈白高鐵的開通,將改寫遼吉兩省的高鐵交通格局。線路北端與敦白高鐵貫通,在敦化地區銜接長琿高鐵,南端融入沈陽樞紐,與京哈、秦沈、沈大、沈丹高鐵無縫銜接,最終與京哈高鐵、長琿高鐵、敦白高鐵共同構成閉環高鐵環線。
激活經濟動能:從“資源沉睡”到“產業成鏈”
時空距離的大幅壓縮,成為閉環成型的直接紅利。此前,長白山站日均開行列車僅14對,開通后增至28對,開行方向新增延吉、青島等城市。沈陽北至長白山站最快1小時53分可達,北京朝陽至長白山站最快4小時33分直達。撫順、通化、白山三座城市更是借此正式融入全國高鐵網,讓東北東部地區與京津冀地區的聯系愈發緊密。
交通動脈的暢通,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汩汩活水。沈白高鐵沈白段開通后,既有長琿高鐵運力得到充分釋放,十一假期期間加開臨客10對,白和、琿白等線路運能同步提升,長白山人參、延邊泡菜、通化葡萄酒等特色產品得以更快運往全國,“沿軌流動、到站即市場”的格局加速形成。
對於通化而言,高鐵的到來更是城市發展的“轉折點”。作為吉林省東南部的工貿城市,通化的醫藥健康、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支柱產業曾受交通制約。如今,通化站初期開行動車組列車47列,覆蓋青島、北京、大連等方向,18趟普速列車與高鐵匯聚新站房,“中國速度”與“中國溫度”在此交融。依托高鐵輻射優勢,通化正構建“一城十線百景千億級”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冰雪經濟、康養產業、紅色旅游加速崛起,老工業基地的增量“藤蔓”不斷生長。
在更廣闊的東北大地,沈白高鐵推動哈長城市群與遼中南城市群有效銜接,促進人才、資源、技術等要素跨區域流動。冰雪裝備制造、寒地技術測試、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借軌成鏈,遼寧14個地市實現“市市通高鐵”,區域經濟深度融合與產業協作的步伐持續加快。
點亮文旅之光:從“單點散落”到“串珠成鏈”
沈白高鐵不僅是經濟線,更是一條串聯文化與風景的“旅游線”。線路沿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將沈陽故宮、撫順雷鋒紀念館、通化高句麗遺址、長白山天池、延邊朝鮮族風情、吉林霧凇、長春偽滿皇宮七大5A級景區“串珠成鏈”,讓“從沈陽到沈陽”的環線之旅成為輕鬆愜意的文旅體驗。
通化的文旅資源借此煥發新活力。作為高句麗文化發源地,通化擁有好太王碑、長壽王陵等世界遺產﹔作為東北抗聯主陣地、“四保臨江”主戰場,42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載著紅色記憶﹔作為“新中國滑雪起源地”,冰雪美景與運動基因兼具。如今,當地旅行社已設計涵蓋高鐵、餐飲、住宿的多元旅游產品,文旅局更計劃依托高鐵打響“人參之鄉”“中國葡萄酒城”品牌,吸引全國游客。
長白山站則將“車站”變為“景區入口”。6600平方米的候車區域內,文創集市、78米浮雕長卷營造出“車至長白即景區,入站如入山水畫”的氛圍。“長白情韻”溫馨服務團隊定期開展文化講解,從長白山民俗傳說到生態保護知識,讓旅客在候車間隙感受地域文化魅力,原創書簽、明信片等文創產品更成為可帶走的“長白記憶”。
傳遞民生溫度:從“出行顧慮”到“無憂體驗”
高鐵的開通,最終落腳於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的向往。長白山站升級的服務設施與創新服務模式,讓民生溫度貫穿旅途全程。針對老人、小孩、殘障人士等重點旅客,“長白情韻”團隊推出“一站式無憂服務”,專人全程陪同購票、安檢、候車、乘車,輪椅、擔架等輔助器具隨時可用,不少老人感慨“服務比自家孩子想得還周到”。
為攜帶兒童的家庭打造的“長白情韻親子屋”,成為旅途裡的“愛心港灣”。工作人員每日開展“童行陪伴”活動,帶領孩子學畫長白山動植物、聽傳說故事、做趣味手工,配備的兒童繪本、益智玩具與臨時看護服務,讓獨自帶娃的家長能安心處理事務。截至目前,該活動已服務近千名兒童,成為車站裡的溫馨風景線。
從交通格局的重塑到經濟動能的激活,從文旅資源的點亮到民生福祉的提升,沈白高鐵沈白段的開通,不僅是一條高速鐵路的貫通,更是東北全面振興的“新引擎”、地區發展的“新紐帶”。在白山黑水間,這條鋼鐵巨龍正載著希望與機遇,駛向東北振興的嶄新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