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採購領域本國產品標准明確——
內外資企業平等享受支持政策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在政府採購中實施本國產品標准及相關政策的通知》,明確了政府採購中的本國產品標准及支持政策,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完善政府採購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政府採購領域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務實行動。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通知》接受了記者採訪。
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按照《通知》,政府採購領域本國產品標准適用於政府採購貨物項目和服務項目中的貨物。“在政府採購中實施本國產品政策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通行做法。”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我國政府採購法規定,政府採購應當採購本國產品,本國產品的界定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執行。
“本國產品”如何確定?《通知》明確,政府採購中的本國產品標准,是指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且產品的中國境內生產組件成本佔比達到規定比例要求,對特定產品還要求其關鍵組件、關鍵工序在中國境內生產、完成。在政府採購活動中,給予本國產品相對於非本國產品20%的價格評審優惠。也就是,對於既有本國產品又有非本國產品參與競爭的政府採購活動,對本國產品的報價給予20%的價格扣除,用扣除后的價格參與評審。上述支持政策不改變最終中標、成交價格,政府採購合同仍按照中標、成交供應商的報價簽訂。
“本國產品標准是政府採購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技術復雜程度最高的一項政策。”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制定出台《通知》,對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政府採購市場體系,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不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要產品符合本國產品標准,都屬“本國產品”,在政府採購活動中都會被平等對待。
《通知》明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享受本國產品的政府採購支持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不得出台違反《通知》規定的政策措施。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通過設定本國產品標准,有利於保障符合標准的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活動,享受國民待遇。
“此次出台的本國產品標准及相關政策清晰明確、科學務實,對各類經營主體都是一大利好。該政策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法律遵循,有利於激發內資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營造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也有利於增強外資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和穩定預期,推動我國公開、透明、公平的政府採購市場建設。”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姜愛華說。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總經濟師佘偉珍認為,過去“本國產品”的標准不夠清晰,現在通過界定“境內生產”“成本比例”等關鍵標准,讓所有企業都有了明確一致的認定依據,真正實現了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從制度上保障了公平競爭,構建了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市場規則。
“標准統一后,所有企業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比拼的就是產品的性能、可靠性、服務水平和綜合成本。這種基於規則的競爭,有利於優化行業生態,讓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企業可據此制定長期的投資和發展規劃。”佘偉珍說,這將堅定外資企業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信心。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全球領導委員會成員王皓表示,國家要求對各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讓西門子醫療這樣深度參與本土化建設的企業有了明確發展預期。“西門子醫療已實現全產品線國產,在建的深圳新基地將更進一步推進核心零部件的國產。”王皓說。
預留過渡期穩妥推進
政府採購領域本國產品政策將分類施策、穩妥推進,並預留過渡期。
考慮到我國產業門類較多,制定各類產品在中國境內生產組件成本佔比技術復雜、專業性強,需要一定周期。《通知》明確,自施行之日起5年內,財政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分產品確定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組件成本佔比,以及對特定產品關鍵組件、關鍵工序的相關要求,並根據不同行業發展情況,設置3年至5年的過渡期,逐步建立健全政府採購領域本國產品標准體系和動態調整機制。在分產品的中國境內生產組件成本佔比要求,以及對特定產品關鍵組件、關鍵工序的相關要求實施前,只要是符合在中國境內生產要求的產品,在政府採購活動中即視同本國產品。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分析認為,過渡期的安排對外資企業有利,“如果與新政策同時發布產品的組件成本佔比要求,一些外資企業的產品可能難以達到‘本國產品’的標准。現在的安排,給外資企業預留時間調整在中國境內的生產布局和投資決策,使其更容易達到本國產品標准”。
“后續財政部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分產品制定中國境內生產組件成本佔比要求,以及特定產品關鍵組件、關鍵工序的相關要求。在此過程中,將充分聽取內外資企業、行業商會協會意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