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強國記——中國知識產權的力量》

破譯科技強國的密碼(大地風華)

徐 劍 李玉梅
2025年10月03日07: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強國記——中國知識產權的力量》:徐劍、李玉梅著﹔海燕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風電光伏涌動全球,新能源汽車一騎絕塵,“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制造異軍突起、讓世界為之矚目的5年,注定將在改革開放的歷史上、在科技與裝備制造發展史上留下劃時代的一筆。身為作家,如何書寫這一激蕩人心的歷程?調研和寫作《強國記——中國知識產權的力量》(以下簡稱《強國記》)的日子清晰如昨,我們無比慶幸,能夠將中國人雄姿勃發走向世界工業制造前列的足跡記錄下來。

  當今世界,考察一個國家由大國到強國的演變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知識產權的運用與影響,以及科技論文在國際核心期刊的刊發與引用。而中國,正在經歷著一場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新大國的轉變。從2019年起連續5年,中國專利數量排名世界第一,科技論文發表與引用也躋身世界前列。《強國記》就是著眼於中國知識產權,圍繞工業專利,以第十六屆至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金獎中的8項成果為線索,以華為、騰訊、科大訊飛、大亞灣核電站、中鐵裝備盾構機、株洲中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為樣本,抒寫中國企業以創新叩擊科技強國之門的奮斗史詩。

  仿佛是一種歷史與現實的巧合,《強國記》的採訪跨越華夏文明的3條大河——黃河、長江與珠江。從北京出發,先去黃河流經的河南鄭州,探訪中鐵裝備盾構機,然后到長江流域的湘江裝備制造集群,再繼續向南,抵達堪稱世界高科技前沿的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採訪行程,純屬偶然,后來細想,卻是一種必然。從全球史來看,許多大國的崛起都與鄰近江河湖海的自然地理有關。大河奔流,江海一色,風起東方,讓我們的視野和心胸都闊然博大,也未嘗不是時代氣象的寫照。破譯強國夢、中國夢的密碼,就藏在浩浩湯湯的江河裡,這讓《強國記》的構思和創作,有了強大的文化支撐。

  隧道盾構機、液壓挖掘機、動車組快速粘著控制方法、無線中繼設備、語音識別方法及系統……這些金獎專利是新時代中國知識產權的急先鋒,是不折不扣的新時代大國重器,也是中國由大到強的科技信証。托舉起這些成果的,是強大的工程師群體和他們愛黨報國、服務人民、敬業奉獻、嚴謹篤實、精益求精、臻於卓越、團結協作、自立自強的崇高精神。

  華為新星朱沖入職6個月,解決了70多個產品關鍵問題,勇摘中國專利金獎﹔騰訊“獨行俠”薛笛憑一己之力研發“騰訊會議”,百萬方超大規模視頻會議有了新方案﹔中聯智慧產業城平均每6分鐘可下線一台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台高空作業機械,每18分鐘制造一輛汽車起重機,每30分鐘打造一台臂架泵車……行走在企業一線,面對一群剛過而立之年的專利精英,我們陡然升起一股做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這些平凡英雄的精氣神和高光時刻,令我們久久不能釋懷,將這一代代中國工程師的創新強國故事,寫成新時代的備忘錄、博物志、心靈史,報告文學作家義不容辭。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3日 08 版)

(責編:郝帥、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