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大樹王國”借綠生金

沈慧 李景
2025年10月06日10:36 | 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浙江杭州臨安區,有一片被譽為“大樹王國”與“物種寶庫”的秘境——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細雨朦朧中步入此地,宛如踏入一方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

早在1500年前,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便記載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生動描繪了這片古老森林的原始風貌。1996年,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時光流轉,如今的天目山不僅完好保存了這份自然遺產,更發展成為一座舉世矚目的“物種基因庫”:目前,這裡保存著全球最古老的野生銀杏林、全球面積最大的古柳杉群落、全球最高的金錢鬆,擁有古樹名木5615株。

令人驚嘆的數字背后是一代代守護者的不懈努力。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劉海峰介紹,近年來,通過出台《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系列舉措,保護區初步構建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繁育—野外放歸—動態監測”於一體的搶救保護體系,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被譽為“地球獨生子”的天目鐵木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曾一度瀕臨滅絕。2018年開始,天目山保護區聯合浙江省林科院、華東師范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持續攻關,如今已成功解決其天然更新難題,人工繁育種苗3000多株,並在全國7省11地開展了遷地保護,使這一珍稀物種重煥生機。

借助科技力量實現擴繁的天目鐵木,只是天目山保護區生態系統持續優化的一個縮影。科技賦能,打造智慧保護新范式﹔區域協作,共筑生態安全新防線﹔科普宣教,激發公眾參與新活力……多措並舉,相較20年前,如今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到97.56%,提高10.6個百分點。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天目山腳下,月亮橋村村民張慧雲又忙了起來。2016年,她放棄城市的咖啡店生意,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資300多萬元開辦了一家高端民宿,“沒想到開業即火爆,兩年就回了本,現在幾乎天天滿房”。

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越來越多村民像張慧雲一樣吃上了“生態飯”。近年來,臨安以天目山保護區為核心,聯動周邊鄉鎮共同打造“天目山名山公園”,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培育精品民宿、農田採摘、森林露營等產業,全力推進“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2024年,僅天目山鎮就接待游客16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1億元﹔竹筍、山核桃、小香薯等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35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畫卷。(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楊曦、李楠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