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十五運會 共同期待精彩


點擊播報本文,約
10月9日上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科考碼頭舉行。深海逐夢、燃冰成炬,“源火”來自我國南海北部海域1522米深海處,實現大型賽會採火方式新突破。
火種採集儀式圓滿舉行,標志著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進入開幕30天倒計時。作為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走過六十六載的全運會書寫嶄新篇章: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舉辦,“全民共享全運”閃耀大灣區,“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進行生動實踐。
站在決勝“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重要節點,這是歷史賦予粵港澳三地的特殊使命。開閉幕式粵港澳三地同步升國旗、唱國歌,19個城市協同辦賽,首度舉行跨境公路自行車賽和馬拉鬆賽……一個個全運史上的“第一次”,見証著大灣區的深度融合與澎湃活力。
十五運會競體項目會徽面
共赴全運之約,粵港澳三地凝心聚力、並肩同行。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交疊旋轉成會徽“同心禮花”,吉祥物頭頂三色水柱象征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跨區域聯辦全運會,不僅是促進粵港澳民心相通、增強三地凝聚力的重要平台,更是彰顯制度優勢、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當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綻放”在嶺南熱土手手相傳,“灣區共融”的主旋律愈加響亮。
探索創新協同辦賽機制。“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系列舉措,成功破解人員、物資等要素高效流動難題。智能“無感通關”模式,讓參賽和觀賽均能感受“粵港澳路路通”的便捷。這些探索將為未來大灣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合發展積累寶貴的“全運經驗”。
體育盛會與科技創新激情碰撞。3D打印成型的“綻放”火炬融入“綠色密碼”,人形機器人領跑火炬傳遞方陣,亮出從“世界工廠”邁向“智造高地”的底氣。“雲上的全運村”、數字人志願者、AI直播相機等前沿科技賦能賽事,將盡顯新時代中國加速迸發的創新力量。
“全民全運、全運惠民”氛圍日漸濃厚。上百萬人參與十五運會群眾賽事預賽及“我要上全運”賽事活動,各承辦城市正抓住機遇打造運動之城。粵港澳攜手開發“一程多站”深度游產品,“賽場即景點、觀賽即旅游”的融合模式,助推賽事經濟與文旅消費雙向奔赴。
如今,籌辦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粵港澳街頭的全運標識愈發耀眼,一幅“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體育畫卷徐徐鋪展。家國情懷、灣區魅力、體育之美,將借助全運舞台立體化呈現,而世界將看到一場熾熱精彩的體育盛會,更會看到一個深度融合的活力灣區,看到充滿希望的新時代中國。
“踏著快節拍,腳步多輕快,同心同夢同精彩。花海連四海,歡聚入心海,此情此刻此血脈……”動感的歌聲從大灣區傳唱四方,十五運會正邁著活力的步伐,向著我們走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