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凍豬肉收儲托穩市場預期

黃俊毅
2025年10月10日09:00 | 來源:經濟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凍豬肉收儲托穩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全國生豬均價為15.1元/公斤,同比下跌10.9%。為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當前生豬市場行情如何,收儲對市場影響怎樣,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行情緣何低迷

“今年以來,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震蕩下跌,近期跌幅有所擴大。”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說。

今年年初,生豬價格呈震蕩下跌趨勢,年中豬價反彈后再次下跌,9月最后一周價格為13.27元/公斤,同比下跌27.8%,較年初價格累計下跌19.9%。1月份至9月份,豬肉均價為25.97元/公斤,同比下跌4.8%,跌幅小於生豬。

朱增勇表示,供強需弱是導致豬價近期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從消費端來看,7月份、8月份豬肉消費處於季節性淡季,家庭及餐飲需求均有所下降。從供給端來看,1月份至8月份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24870萬頭,同比增長17.4%。8月屠宰量依然明顯高於上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新生仔豬數量穩步增長,持續高於上年同期,生豬產能持續釋放。以往年份同期生豬出欄會季節性小幅回落,但今年7月份以來,大體重生豬集中出欄,疊加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現象減少,生豬供應反而較充足,疊加9月份部分養殖主體恐慌性出欄,導致“越跌越賣,越賣越跌”。

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9月份,白條豬批發加權平均價是16.46元/公斤,比8月份16.87元/公斤下降2.43%,同比下降29.36%﹔白條豬日均上市量為1895.13頭,比8月份1734.84頭增加9.24%,同比增長9.65%。

“白條豬供應充足,是肉價波動下行的主要原因。此前壓欄及二次育肥的生豬都趕在這個時間段出欄,再加上規模養豬場的生豬也在減重出欄,使得近期階段性供應過剩,對豬價形成了打壓。”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統計部經理劉通說。

穩定產業預期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生豬產能調控企業座談會,牧原股份、溫氏股份、雙胞胎等多家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參會。此前,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已多次召開生豬產能調控座談會。

“今年以來,生豬產能持續增長、生豬供應階段性過剩。針對生豬市場情況,政府已建立一套多層次、全方位的調控體系。”朱增勇說,能繁母豬的產能影響的是10個月后的商品豬出欄。生豬生產周期包括112天妊娠期和6個月育肥期,共計10個月左右。現在的調控是為了保障未來市場的供需平衡。

他認為,短期可通過減少二次育肥、適當降低生豬出欄體重來平衡豬肉市場供給,通過凍豬肉收儲托市穩預期。中期可通過合理淘汰低產能繁母豬,降低成本,降低市場風險。長期則需要通過調節能繁母豬存欄量,將能繁母豬存欄從當前的4042萬頭調減100萬頭,來保障市場整體穩定,確保養殖戶獲得合理收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8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官網宣布:為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

啟動豬肉臨時儲備收儲,依據是價格過度下跌。如何判斷豬價過度下跌呢?先要了解一個概念:豬糧比。豬糧比就是生豬價格與作為飼料的玉米價格之比。豬糧比價採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統計的每周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的比值。根據近年生產成本數據測算,對應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約為7︰1。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設定的預警機制,當豬糧比價低於6︰1時,發布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於5︰1至6︰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5%,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在5%至10%時,發布二級預警﹔當豬糧比價低於5︰1,或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10%,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超過10%時,發布一級預警。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2021年6月2日印發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明確,國家層面在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發布時暫不啟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發布時視情啟動﹔一級預警發布時,啟動臨時儲備收儲。地方啟動臨時儲備收儲條件參照國家層面做法執行。

自今年8月第2周起,豬糧比持續低於6︰1,9月17日豬糧比為5.8︰1,部分中小養殖戶已經開始虧損。8月25日,有關部門啟動1萬噸凍豬肉收儲工作﹔9月19日,再次啟動1.5萬噸中央凍豬肉收儲,規模較前輪增加。

截至目前,不包括輪換收儲,今年已累計收儲3.5萬噸凍豬肉。“收儲凍豬肉的根本目的是穩定市場、防止豬價過度下跌。收儲與產能調控相輔相成,收儲著眼於科學引導市場預期以短期穩定市場、緩解階段性過剩和市場恐慌情緒,產能調控則從短中長期供給源頭調節供需格局,降成本、調供給。二者結合,既能在短期托底行情,又能在中長期穩定產業預期,降低市場系統性風險。”朱增勇說。

價格有望企穩

統計顯示,9月3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生豬期貨2511主力合約以12355點報收,較8月25日收盤價13910點下跌了11.18%。10月9日,國慶長假后第一天,2511主力合約收盤報11595點,單日跌幅達6.15%。

“自2009年6月份我國首次啟動調控預案以來,國家豬肉收儲已實施過多次。政策調控效果,不同年份間差別比較大。”朱增勇說。

2009年6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啟動凍豬肉收儲工作。收儲后,有效扭轉了豬價過度下跌的勢頭。據原農業部480個集貿市場監測點數據,2009年6月第2周生豬價格止跌企穩,從第3周開始連續15周回升。

2014年3月底,有關部門啟動收儲,4月第1周生豬價格跌幅趨緩,4月底企穩,5月初第2次收儲后豬價快速回升。

2019年第二次收儲啟動時,豬價明顯回升。

“以往凍豬肉收儲對行情的影響表明,收儲有利於養殖戶減少恐慌性拋售,出欄速度放緩,從而推動豬價止跌企穩,疊加消費提振,價格有望止跌反彈。”朱增勇說。

劉通分析,凍豬肉收儲托穩市場預期,龍頭企業帶頭適度壓縮產能,供求關系改善之后,豬價有望回升。

對於后市,專家表示,四季度生豬供給仍然處於比較充裕且穩定的狀態,隨著前期壓欄大豬市場風險的釋放,生豬出欄節奏將較平穩,有助於緩解供大於求的局面。從消費端來看,國慶、中秋季節性消費提升,再加上11月份南方陸續開始的腌臘行為,都會帶動豬肉消費持續增長。綜合來看,四季度豬價有望逐漸止跌企穩並回升,價格不會大起大落。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