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成全球資本配置優選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10月27日,証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在風險再定價、資產再平衡過程中,穩健性和均衡性日益成為資產配置的優先選項。在此過程中,A股、港股等中國資產持續重估,其配置價值更加顯現。
中國銀河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資本正經歷一輪系統性的“風險再定價”與“資產再平衡”。資金正從高波動、高估值資產流向經濟基本面穩健、政策確定性更高的市場,中國資產因此迎來價值重估的契機。
章俊表示:“中國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蓬勃興起,為資本市場注入持久動力。同時,証監會正通過深化科創板與創業板改革、優化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完善‘長錢長投’生態,夯實市場穩健發展的制度基礎。可以說,中國資產的重估,是在全球不確定性上升背景下對‘確定性中國’的重新發現。”
多因素推動中國資產估值修復
“此輪中國資產估值修復,是科技突破、政策發力與全球資本再平衡共同作用的結果。”章俊說。
縱觀我國資本市場,科技創新企業已成為中堅力量。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A股市場總市值達121.99萬億元。其中,科技板塊市值佔比已明顯高於非銀金融、房地產等行業。
章俊表示,創新驅動成為估值修復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不僅重塑了中國科技企業的成長邏輯,也大幅提升了全球資本對中國創新能力的認知。
今年以來,更為積極有效的宏觀政策得以實施,“兩新”“兩重”政策加力擴圍,擴大內需、活躍資本市場、整治“內卷”等一系列政策成效顯著,既為當前經濟運行“穩底盤”,也為長遠發展“蓄勢增能”。
在資本市場方面,証監會進一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例如,今年6月份宣布了科創板“1+6”政策舉措﹔10月27日,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
“宏觀政策為估值修復提供了穩定支撐,消費刺激、產業升級、資本市場改革等組合政策持續顯效。監管層在優化制度供給、提升市場活躍度、暢通投融資循環等方面穩步推進,使市場信心顯著增強,風險偏好邊際改善,形成了估值上行的內生支撐點。”章俊表示。
中航証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表示,宏觀基本面有望迎來持續改善。一方面,“反內卷”等政策正引導國內價格體系企穩,企業盈利端有望逐步改善,為估值上修提供更扎實的基本面支撐﹔另一方面,穩定的經濟增長有望鞏固市場信心,支撐估值抬升。
截至10月28日收盤,上証指數報收3988.22點,當日盤中突破4000點。上証指數、深証成指年內漲幅分別達18.99%、28.95%。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分別達31.34%、36.38%。
國內外機構看多中國資產
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多家外資機構相繼上調對中國股市的評級。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團隊最新研報認為,中國股市將步入更具持續性的上行趨勢。摩根大通中國股票策略團隊近日發布研報稱,維持對A股市場的積極看法。
章俊表示,近日的高層會議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新的制度坐標和增長藍圖,增強了市場對中國經濟長期韌性的信心,也為資本形成清晰的價值判斷邏輯。隨著“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核心部署的政策落地,產業與資本將形成中長期的正向反饋,疊加資本市場改革深化與長期資金入市,市場有望進入“穩預期、強信心、重估值”的良性循環。
董忠雲認為,監管層堅定推進深化改革、防范風險與擴大開放,大大提升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和中長期吸引力。相關配套政策,如鼓勵“長錢長投”、強化分紅回購等,有助優化市場的資金結構和定價機制,引導估值向與其內在價值相匹配的水平回歸。結合近日高層會議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與科技創新仍是未來的投資方向。
章俊表示:“總體而言,A股與港股的重估正從政策預期向業績兌現過渡,中國資產的戰略配置價值正持續增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