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一片陳皮的“升值記”

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
2025年11月03日08:51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廣西欽州市浦北縣開投集團的職工寧詩文的手機屏幕上,實時顯示著50斤柑皮在恆溫恆濕倉庫裡的狀態。這是她在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的“數字資產”,隨著時間推移正不斷增值。“兩年時間,這些陳皮估值幾乎翻了一番。”寧詩文微笑著說。

恆溫恆濕的陳皮智能公共倉內部。受訪者供圖

恆溫恆濕的陳皮智能公共倉內部。受訪者供圖

這片陳皮的“升值之旅”,映射出一個農業大縣的產業變革。在“扁柑之鄉”浦北,曾經普通的柑橘皮,如今正演繹著從土特產到百億產業的精彩蛻變。

智能倉儲:陳皮成了“活資產”

日前,由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主辦的“走進綠水青山”部局融合記者行走進廣西供銷陳皮公共倉,2800個白色存儲筐整齊排列,163個攝像頭無聲守護著這片“陳皮銀行”。這裡存儲的不只是農產品,更是百姓的“錢袋子”。

“新皮收購價每斤80元,倉儲費每年每斤8元”。寧詩文細算賬本,“兩年后估值至少180元,年收益率能達到17%到20%”。

在她身后,越來越多的普通群眾通過“陳皮存錢”實現了財富增值。

智能倉儲解決了傳統農產品存儲的痛點。恆溫恆濕的環境保障了陳皮品質,數字化監控讓存儲透明可控。這套創新模式,讓陳皮從“消費品”變身“信用資產”,釋放出金融潛能。

產業躍升:老樹發新枝

走進浦北陳皮產業園,標准廠房鱗次櫛比,在建項目熱火朝天。這個規劃4720畝、總投資58億元的產業園,正成為浦北陳皮產業的“心臟”。

一顆小小柑果,將在園區完成它的增值之旅:從種植基地出發,進入精深加工區,被制成陳皮茶、陳皮醬、陳皮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最后通過交易中心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不僅要賣原料,更要做標准、做品牌。”浦北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龐旺健介紹,浦北陳皮產業園是我們“一縣一業”核心項目,規劃總面積4720畝,覆蓋龍門鎮核心區及周邊12個鎮輻射區。從用地需求看,既需滿足產業核心用地,包括精深加工廠房、萬噸級倉儲冷鏈區、陳皮交易市場﹔也需保障基礎設施用地,如園區主干道、污水處理廠、供電供水專線等﹔還需預留種植基地用地,用於大紅柑標准化種植,為產業提供原料支撐。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這個現代化產業園背后,是19萬畝種植基地的堅實支撐。20年樹齡以上的老樹超過25萬棵,百年古樹依然枝繁葉茂。這些“綠色文物”成為浦北陳皮品質的保証,也是產業發展的底氣。

富民密碼:十萬群眾共享紅利

陳皮產業的蓬勃發展,最終要落到百姓的獲得感上。

“去年我們村陳皮產業產值突破1億元,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廣西欽州市浦北縣龍門鎮黨政辦主任吳鵬笑著說。在浦北,像林塘村這樣的“億元村”已有6個。

更多的變化發生在普通農戶家中。如今,浦北已培育6個產值超億元村,涌現285戶“百萬元戶”,帶動2萬多戶10萬余名群眾增收致富。曾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讓群眾共享產業發展紅利,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吳鵬表示,這片熱土之上,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