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計量強基:筑牢民生、產業與科技的堅實基石

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
2025年11月17日18:39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計量,如同社會運行隱形的標尺,靜默卻有力地支撐著國計民生的每一個角落。

在菜市場智慧公平秤前放心購物的居民,可能不曾想過,計量的精准關乎每日生活的公平與幸福﹔在高端制造生產線上忙碌的工程師,或許已然明了,計量的精微是保障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生命線﹔而在最前沿的量子科技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不斷拓展測量的極限,為未來的科技創新鋪就道路。

從市井煙火到大國重器,計量作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深刻影響著民生、產業與科技的發展。 

計量惠民生 守護百姓生活點點滴滴 

在湖南衡陽市蒸湘區的智慧農貿市場,智能公平秤和智慧大屏已成為標配,實時顯示價格、質量檢測結果和計量信息。

計量看似是個專業名詞,實則與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是市場公平的守護者,更是生命健康的保障者、公共服務的支撐者。

計量的精准度直接關乎市場公平。過去,集貿市場的“黑心秤”時常讓消費者利益受損。如今,隨著智慧計量的推廣,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湖南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中智慧農貿市場綜合平台實時顯示交易和智能秤使用情況。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湖南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中智慧農貿市場綜合平台實時顯示交易和智能秤使用情況。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目前,我們生產的智能秤和智能公平秤已經在衡陽市多個農貿市場鋪開,智能秤具備防篡改功能,讓群眾購買更安心,同時市場數據同步到系統中,可為當地經濟決策提供數據參考。”湖南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金馬衡器負責人周欣告訴記者。

據了解,“全國陽光計量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平台”即將落地衡陽,這也將推動計量技術從產線走向百姓生活,讓“秤准量足”成為城市溫度與誠信的標杆。

計量是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力量。

近年來,“民用三表”即:電表、水表、燃氣表,以及汽車加油充電設備的計量准確度備受關注。

衡陽市計量測試中心燃氣表檢定台工作人員正在檢定燃氣表。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衡陽市計量測試中心燃氣表檢定台工作人員正在檢定燃氣表。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在衡陽市計量測試中心內,“民用三表”均配備計量檢測實驗室,安裝到群眾家中的每一塊表都會經過嚴格檢測,保証計量數據准確。

“我們還裝備了加油機和充電樁移動檢測站,對於群眾舉報的計量不准的加油站和充電樁進行實地檢測。”衡陽計量測試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電力供應保障領域,國家電力計量數據建設應用中心構建的停復電監測分析大模型,能實現秒級分析鎖定故障位置,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平均時長縮短至16分鐘。

“今年,台風‘麥德姆’‘樺加沙’對我國部分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台風來的時候,自動察覺到停電,就會馬上上報。我們的計量中心每天定點發4次停復電監測信息,和生產指揮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共享數據,很快就能摸清哪裡停了電、影響到多少人、啥時候能復電。”在衡陽舉行的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上,南方電網計量中心研究員李庭磊向記者介紹道。

據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計量監管推動人民群眾“關鍵小事”整治行動,抽查三表超3450萬隻,查處違法案件3590件,各地監管部門推動集貿市場、加油氣站、醫療機構、眼鏡店等重點場所和民用三表、動態汽車衡、涉農計量器具和農資類定量包裝商品量等重點領域計量監管。 

計量促產業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計量是制造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貫穿於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試驗、使用的全過程。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計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計量數字化轉型攻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重點突破30項以上數字計量關鍵核心技術﹔同月工信部印發《關於制造業計量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突破100項以上關鍵計量校准技術。

據了解,當前我國一些產業領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測不了、測不全、測不准”的問題。這些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需要計量技術來助力解決。

“為了克服壓電超聲探傷需要耦合劑、漏檢率高、探傷速度慢、不能檢測高溫物體等諸多缺點,我們研發了‘中厚板電磁超聲探傷系統’,幫助相關企業提升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產品價格也有提升。”湖南衡陽鐳目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爭取計量標准國際話語權,也成為產業發展和走出去的重要途徑。

“在智能電表和電力測量領域,我們的技術專家多次參與IEC TC13(電能測量與控制技術委員會)的相關會議,並提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技術提案,深度參與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多項標准的制定與修訂工作,我們還與國網中電集團合作,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功推廣基於中國技術標准的包括智能電表和能源管理系統的AMI(高級計量架構)整體解決方案。”湖南威勝集團負責人王建忠告訴記者。

“十四五”期間,計量服務能力日益完善,賦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在集成電路、光刻機、稀土材料等領域新增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32家,總計達到69家,共研制各類計量測試設備15.3萬台套,服務企業11.1萬余家。圍繞精准醫療、智慧電力等批准建設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中心16家。推動8800多家中小企業結成計量伙伴,有效促進產業鏈融通創新發展。 

計量助科技 拓展人類認知邊界 

計量是科技創新的“種子”,每一次測量精度的提升,往往催生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在當今世界科技競爭中,計量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

在南華大學氡實驗室中,大型氡標准物質檢測裝置正在運轉。據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驗室的研究能更精確地監測氡氣濃度,相關研究成果也幫助有關部門做好氡氣防控,同時監測地下水氡濃度的研究也助力有關科研機構對地震研究和預測。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向記者介紹標准物質。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向記者介紹標准物質。人民網記者 孫博洋攝

標准物質是科學測量體系中的“標尺”。在第二屆計量儀器裝備展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展出了9個領域標准物質,其中基孔肯雅熱標准物質填補了我國在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標准物質領域的空白﹔而稀土元素混合溶液標准物質是國內唯一包含全稀土成分的溶液標准物質,同時也在研究如何利用同位素技術來實現稀土來源的可靠識別,用科學証據維護國家利益。

“十四五”時期,我國計量基礎能力不斷提升,國家整體計量水平取得新突破。基本實現了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單位的量子化復現。量子、微納尺度、飛秒激光、太赫茲等40多項重大關鍵計量技術取得突破,新建國家計量基准34項,技術升級25項,新建基准自主可控率達到78.6%。

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准2.3萬項,新研制生命科學、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相關國家標准物質近8000項。由208項計量基准、7.8萬多項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和1.9萬多種標准物質組成的計量基標准體系加快健全,獲國際承認的校准測量能力突破2000項,穩居世界前列。

計量,這項看似神秘卻至關重要的基礎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參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持續夯實著民生保障、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根基。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