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城市“聯動”共繪體育消費新圖景

人民網記者 郝帥
2025年11月18日08:49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夜幕下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流光溢彩,賽場內外人流如織。與此同時,香港賽區的全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中人頭攢動,澳門塔石廣場的“慶全運藝墟市集”燈火通明……三地聯動呼應,共同繪就出一幅歡騰躍動的全運盛景。

作為歷史上規模最大、賽期最長、承辦城市最多的一屆全運會,於11月9日開幕的十五運會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點燃了人們的運動激情,更激活了城與城之間的消費熱情,推動“體育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量”。

三地聯動,打造消費新場景

7月14日,一名男孩在香港西九龍站官方零售店瀏覽。當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官方特許商品開始發售。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7月14日,一名男孩在香港西九龍站官方零售店瀏覽。當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官方特許商品開始發售。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賽場內,運動員們奮力拼搏、挑戰極限﹔賽場外,賽事帶來的巨大流量也同步延伸至消費領域。粵港澳三地乘勢而上,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賽事關注度導入更廣闊的消費場景,推動文化、體育、旅游與商業的深度融合。

香港賽區利用國際都市優勢推出特色特許商品,並融入維多利亞港景觀、城市地標等多種元素。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羅淑佩表示,香港推出包括原創音樂劇、主題樂園等多元文旅活動,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文體旅融合的獨特體驗。

澳門則通過社區活動與葡式文化體驗,將全運氛圍融入城市各個角落。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在塔石廣場舉行“慶全運藝墟市集”,搭建60個手作攤位展銷文創產品,現場設大屏幕,播放全運會精彩賽事。

廣東各地市積極打造特色消費場景:梅州推出“跟著全運游梅州”活動﹔珠海針對澳門乒乓球賽推出“賽事門票+景點”禮包﹔江門借勢發展夜間經濟﹔東莞串聯“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資源。

公開數據顯示,本屆全運會可售門票預計超過500萬張,規模遠超往屆。人群的流動能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關聯消費,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政策資金激發消費潛力

這場消費熱潮的背后,是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力的政策組合拳。

在此前召開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委常委王曦表示,粵港澳三地將聯手打造“觀賽+旅游”消費新場景。

廣東攜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深度旅游產品,並推出“一城一主題”精品文旅線路﹔澳門推動“賽場即景點、觀賽即旅游”的融合模式﹔香港則積極爭取簽注便利措施,方便旅客跨境觀賽。

在此基礎上,廣東省緊抓全運機遇,創新推出一套“財政引導+消費券投放+場景賦能”的政策組合拳。

廣東省財政專項新增安排35億元促消費資金,採用激勵性方式分配,有效調動地市積極性﹔同步推出餐飲消費券、文旅消費券等多品類補貼,直補消費者﹔通過“粵享暖冬 樂游廣東”消費季活動,集中推出四大主題活動,打造五大消費品牌,將政策紅利全面融入“跟著全運游廣東”等實體場景。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姜照在接受人民財經採訪時表示,這種“財政引導+消費券投放+場景賦能”的模式形成了“體育搭台、經濟唱戲”的協同效應,有效激發了消費乘數效應,帶動各行業的消費發展。

讓賽事流量變為消費“增量”

賽事終將落幕,如何將短暫的客流高峰,轉化為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長期“增量”與“留量”?

姜照建議,應從打造場景、培育品牌、優化環境三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要推動賽事場館后續利用與商文旅體深度融合,培育“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打造體育主題街區、夜間體育消費集聚區,形成常態化體育消費生態﹔二是要依托廣東制造優勢,支持企業研發具有特色IP的體育裝備和智能穿戴設備,培育本地體育賽事IP,打造大灣區自有品牌賽事體系﹔三是要著力提升消費環境軟實力,完善多語種服務體系和國際化消費環境指引,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體育消費體驗。

正如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說:“舉辦大型體育盛事將發揮‘體育+旅游’的聯動效應,帶動旅游、酒店、零售、餐飲等多個行業發展,為旅游業帶來長遠效益,也為大灣區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責編:楊迪、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