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促發展 這場圓桌對話“干貨”滿滿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對話現場。人民網記者 任峰濤攝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王紹紹)11月18日,人民網以“數智深融 共啟新程”為主題,在廣州市南沙區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第二十屆中國經濟論壇平行論壇——2025數字經濟大會。
當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持續加深,要讓數據真正發揮“乘數效應”,需要打通堵點、卡點,為實體產業發展提供智慧方案,促使產業效率提升、價值放大、創新加速。
在“數造新實體”:從“實踐探索”走向“集成創新”圓桌對話環節,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數字科技與基礎設施部主任時曉光表示,通過“數據要素×”的賦能作用來打通相應的堵點,需要從制度、市場化供給和流通、全民數字素養能力提升三個層面發力。
“一個良好的生態,能把技術和場景集成串聯在一起,需要政、產、學、研、用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時曉光認為,需建立兩大協同機制:一是規則共建和標准互認的機制,由相關部門牽頭產業界,共同制定數據領域最新標准、規范和安全體系﹔行業龍頭企業、聯盟協會等制定行業數據體系、數據標准和規則。二是強化場景牽引與政策激勵協同,利用數據訂單、試點項目和政策補貼,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推動技術持續創新﹔企業要把激勵政策與自身轉型需求結合,形成“政策賦能—技術創新—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環,助力數據要素、AI等先進技術和理念深度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各環節。
數實融合需要政企協同,場景是企業創新的試驗場,政策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這將有利於數字技術通過企業實踐實現市場化落地。
“要讓數據流動起來,包括政務數據和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從而賦能市域經濟發展,通過單點突破實現整體創新。”廣州數據集團董事長鐘勇表示,技術、場景、生態集成是層層遞進的關系,需要協同推進。除了制定規則、標准,鼓勵企業參與起到引領作用外,在發展與安全、區域與全局方面,相關部門要做好平衡工作。
“在數字化的浪潮中,傳統建筑行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中建八局華南公司總工程師蔡慶軍表示,技術創新、場景應用與生態鏈建設,這三者呈螺旋式配合關系,缺一不可。關於標准機制,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確保價值目標與生態鏈應用目標一致,避免技術無人應用﹔二是建立統一的標准、流程與接口機制,保障市場推進和應用的流暢性。
當前,我國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鼓勵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廣泛深度融合,涌現出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場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具身智能正逐漸從理論邁向實踐,從實驗室走進現實世界,賦能產業發展,提高生產力。
“技術是核心驅動力,要將技術落到真正的場景中,找到商業化的價值。”京東集團具身智能業務部總經理鄭小丹表示,利用好的技術解決現實場景中的各類問題,可以促進技術升級迭代,形成良性循環。要建立標准共識,加速產業升級﹔同時發揮牽引作用,帶動企業各鏈條多方協同推進。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