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大腦”讓制造工廠更聰明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從無人化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到智能系統控制全流程的智能工廠,再到工業互聯網全覆蓋的工業園區,智能化、數字化正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的核心,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場景培育和開放推動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的實施意見》提出,聚焦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工業生物、工業智能等核心技術應用,創新柔性生產線、智能工廠、綠色工廠、高標准數字園區、零碳園區等應用場景,支持重點制造業企業向自主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產品開放應用場景,遴選培育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典型應用場景。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化轉型推動經濟增長從傳統的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長遠來看將提升社會整體人力資本,有利於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產業基礎更加夯實。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一組數據可直觀體現:10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2%、6.7%,分別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3個、1.8個百分點。
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催生出多種智能制造新場景。生產線自動化、生產車間無人化,不僅使企業實現低成本高效生產,也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在浙江衢州某材料企業的生產車間內,自動化分析儀器精准檢測、機械手臂靈活作業、防爆型制冷劑充裝機器有序運轉——從原料運輸、生產充裝、質量檢測到成品包裝,全流程實現了數字化管控。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智化改造后,企業生產動態數據自動採集率超95%,國產化率與自動化投產率均突破90%,產品穩定性和品質顯著提高。
在江蘇宿遷某紡織企業的織造車間裡,自動穿經機高速運轉,隻有少量工人穿梭於智能設備之間。“設備更新換代后,僅基礎產量就提高了25%。”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搭建“毛紡全流程信息化平台”,覆蓋生產、運營、服務各個環節,使生產周期縮短40%、能耗下降8%。
隨著數智技術快速發展,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體、工業互聯網等加速迭代升級,應用領域不斷拓寬,逐漸成為制造業企業的“智慧中樞”,推動數智化轉型持續深入。
“要讓AI技術賦能制造業轉型發展,構建高效的人機協作新范式。”王超認為,工業大模型等技術可以輔助產品研發、動態優化復雜排產、實現高精度質檢,有助於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四川江陽某包裝企業的5G智能工廠內,車間潔淨明亮,智能設備高速運轉﹔自動化生產線上,AI視覺檢測平台系統精准檢測瓶蓋表面缺陷、尺寸精度、印刷質量,並實時將數據反饋至生產設備,實現工藝參數自適應調整。車間負責人表示,企業通過“5G+”生產網全面覆蓋,聯通關鍵設備,採集數據信息,實現了生產、調度、質檢全程無人化,生產效率提升30%,產品良品率超99%。
走進廣西賀州某材料企業的智能工廠,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物流、倉儲、產品質量等數據不斷跳動,大數據平台正對其進行實時運算分析,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便能對工廠一鍵管控。“大數據平台、智能化應用系統投入使用后,可以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評檢,使產品品質更加穩定,物流更加高效,整體生產作業效率提升了30%。”相關負責人介紹。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離不開堅實的數字化底座。”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剛強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軟件、關鍵芯片、基礎算法等自主創新能力﹔要持續進行科技攻關,突破技術瓶頸,為產業整體躍升提供基礎支撐,增強制造業發展韌性。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微信掃一掃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