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M2余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高达103.61万亿元。而截至去年底,我国M2余额为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还多出20多万亿元。
与此同时,近年来,无论是“蒜你狠”、“姜你军”等现象频繁发生,还是房价的一路上涨,都给人们带来了货币贬值的直观感受。于是,一些人开始将巨额M2与物价、房价对应起来,认为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扬和房价高企的根源。
M2居世界第一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钱最多?是否存在央行主导的“货币超发”?M2存量大会不会诱发通胀、推高房价?
在我国,货币供应量“家族”包括“三兄弟”。老幺M0是流通中现金,可以随时支付,流动性最强;老二M1又叫“狭义货币”,就是M0加上活期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变现方便,因此M1的流动性略逊于现钞,代表着一国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老大M2又叫“广义货币”,就是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不能直接变现,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因此M2既反映比较活跃的需求,也反映潜在的需求。
经济学家连平说“M2居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钱最多”,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52%,居世界前列,远远超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比亚洲的平均水平也高出一截,再加上我国间接融资比重偏高,间接融资即银行信贷直接带来银行存款,这两个因素使我国银行存款多,M2数量大。
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M2/GDP较高虽不致引起很大问题,但如果不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可能会继续明显走高,随着总需求持续扩张、要素成本持续推升,可能会长期形成通胀压力。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应尽快着手加以综合治理。
调控需求:连平建议,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有必要警惕地方政府换届后高涨的投资热情带来的总需求扩张压力,从而推动信贷和M2高速增长。
管住信贷:我国应持续实施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考虑到货币存量较大,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的货币政策不宜过松。
搞活金融: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应坚定不移地发展信贷以外的融资方式,扩大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持续改善社会融资结构,从而实质性地降低M2增长动力。
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2.8万余款,同比上涨25.84%,发行规模2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5.44%,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
相比把钱存入银行吃利息,银行理财产品以稳收益、低风险的特点成为多数人的投资首选。也正因为这一特点让一些投资者陷入误区。购买理财产品时,他们主要听从产品销售人员的宣传、解释甚至误导,一旦未达到收益水平,就会抱怨银行欺骗客户。
因此,从以下五个关键词入手读懂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应该成为投资者的必修课。预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率、认购期限、到期保本、风险提示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教你学会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