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末,知名奶粉企业合生元遭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此事引发了公众关注。事实上,接受调查的不止合生元一家。记者从雀巢、美赞臣等多家“洋奶粉”企业证实,这些企业也被发改委约谈和调查,企业已提交有关资料。
蒙牛在搅动一池春水。乳业最近十分“热闹”,蒙牛率先并购雅力士后,“国五条”、工信部发布双提方案、九大部委联合发文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使乳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的“较量”,事实上是一种信任度的较量。要重塑消费者信心,必须提升企业诚信度,还要从提高奶源质量和产量两方面入手提升国内乳制品竞争力。
洋奶粉涨幅超30%,多家乳企遭反垄断调查。
此次发改委调查主要是针对外资品牌的高端产品(纯进口产品)和采用进口奶源的国产产品。证据表明,此次反垄断调查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从2008年以来涨价幅度达30%左右,已涉嫌价格纵向垄断。
一家外资品牌奶粉的工作人员坦言,近年来洋奶粉价格节节走高大多打着“配方和包装更换”的名号,其实是一种以“超高端”替代“高端”、不断刺激市场的营销策略。“虽然很多外资奶粉品牌都号称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了锌、铁等成分,但这些添加成本实际上微乎其微,更换包装的费用和涨价的利润相比也远远低得多,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包装。”【详细】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正在对多美滋、合生元、美赞臣、惠氏、雅培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这些企业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
这些著名的“洋奶粉”价格高企,已让不少消费者苦不堪言。但如果这种高价已经远超正常水平,且是维系在严禁经销商降价的基础上,那是否有些气愤?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获悉,该局正在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雀巢、惠氏、雅培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
目前,在售的“洋奶粉”价格确实普遍高于国产奶粉。而截至昨日晚间,涉事的几家进口奶粉企业三缄其口,仅表示会“努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
【详细】
反垄断调查令惠氏“认错”降价最高达20%,多美滋也着手降价,国产奶粉利润空间或被压缩。
昨日,奶粉业反垄断取得“成果”。继贝因美后,“洋奶粉”惠氏昨日“认错”并主动降价,单品最高降20%。多美滋昨晚也告诉本报记者,正积极配合发改委的调查,并已着手准备产品降价方案,具体降价方案将另行公布。记者昨日证实,本次针对价格的调研并非只涉及“洋奶粉”,还包括部分国产奶粉。分析指出,主管部门通过揭发部分奶粉企业操纵、抬高奶粉价格,以达到扭转中国奶粉价格过高的目标,但同时或促成行业洗牌,因价格战会进一步压缩国产奶粉空间。
惠氏奶粉昨日已证实,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在经营活动中存在涉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的做法,为表明积极配合调查的态度将进行降价。【详细】
为市场提供安全、价低、可信赖的国产奶粉,才能将洋奶粉拉下“价格神坛”。
日前,惠氏、雅培等多家奶粉企业,被证实正在接受政府的反垄断调查。贝因美、惠氏应声宣布下调奶粉价格,并表示积极配合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
近年来,外资品牌的奶粉占据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从2008年以来,在成本下降、关税下调的情况下,不少洋奶粉涨价的幅度和频度颇为惊人。同样品牌的洋奶粉,在国内的售价经常比国外要高出一倍左右。以日本为例,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国,人力成本相应也高,奶源几乎全部进口,但奶粉却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供需原因,商品价格上涨大多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的洋奶粉价格上涨到“畸高”的地步,难以令人接受,也不正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