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8月25日电 (薛婧)今天人民网“行走新丝路”采访组来到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在出土文物中,乳香、波斯银盒等藏品向人们揭示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广州就已与海外其他国家有了经贸的往来。
1983年6月9日下午,广州象岗山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发现了排列整齐的大石板,接到工地负责人的电话后,时任广州考古队队长黄淼章先生立刻带着两名队员赶到了现场,经过发掘,墓主人神秘的面纱慢慢地揭开了,此墓为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墓穴,墓穴中出土了一万多件珍贵的文物,它与河北满城汉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并称汉代考古三大发现。
讲到南越王墓的发掘过程,黄老先生神采奕奕,那种曾经亲自参与并指挥作战过的自豪浮现在脸上。
据他介绍:此墓凿山为陵,墓室构筑在象岗腹心20米深处,墓道用了许多大石填埋。墓顶用24块大石覆盖,墓室用红砂岩巨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筑成一座地宫,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具价值,保存极为完好。
在此次南越王墓出土的众多文物当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最为引人注目。银盒身盖相合呈扁球形,小铜圈足。表面主纹为对向交错的蒜头形凸纹。高12厘米,腹径14.9厘米,重572.6克。银盒已经氧化外表发黑了,银盒的纹样造型为西亚风格,出土时在主棺室是脚向,盒内有十盒药丸,是墓主装药的器物。当时的人用中国传统工艺对银盒进行了改造,在盖子上进行了点焊和刻字,字的内容是此盒装的什么药品,重量等。从造型工艺、花纹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但与古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50~330年)遗物相似。经过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据黄淼章先生回忆,当时在考古过程中他刚一打开银盒的时候,可以闻到淡淡的药香,由于银盒中的药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化,药品已经碳化无法分析确定其成份和药理作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银盒并非南越国所生产制造的,而是海外舶来品,这个银盒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年代确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南越王已经在使用“外贸货”。越人航海开拓了南海的海洋航线,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发展,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早期通过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通商贸易非常频繁,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州港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中兴起了。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