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发力供给侧·新动能

2017年03月10日15: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委员

  促进电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

  “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地方及各市场主体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着力构建一个公平有序、良性发展、多方受益、健康可持续的电力市场。”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委员认为。

  陈进行说,目前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加快实施新阶段,规则体系基本构建,综合试点全面铺开。“但是,个别地方部门倾向从自身利益考虑问题,以向当地高耗能产业大幅降电价为目的,干预市场,造成发电企业单边大幅让利。”陈进行坦言,这些行为与改革初衷不符,不仅影响了电力市场正常健康发育,也不利于电力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运行。陈进行建议,抓治标,切实消除地方有关部门过度行政干预和市场运行不规范的问题。建议主管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尽快纠正这些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抓治本,督促指导地方政府建立正常的市场规则。抓监管,应尽快出台强化市场监管的专门文件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强化各级监管部门职能及能力建设,加大对电力市场、交易机构、交易行为等方面的统一监管力度,促进市场规范建设、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李昌禹)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委员

  完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税收政策

  “完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税收政策,有利于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委员说,为及时化解不良风险,近年来监管机构不断放宽核销政策,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核销和转让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商业银行也顺势而为,核销和转让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形成损失后,申报税前抵扣却因为我国税收政策的滞后性而无法进行,变相增加了处置成本。

  马蔚华认为,若税收抵扣政策不能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匹配前端监管机构出台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核销和转让的政策,将消减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化解风险。因此,完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税收抵扣政策,可以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也可以降低金融体系的整体性风险。建议税务部门及时调整税前扣除政策,缩小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促使税务和会计核销条件及标准趋于一致,减轻商业银行税负成本,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也有利于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去消化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同时,应明确不良贷款债权收益权转让形成的损失抵扣政策,税务部门根据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变化,及时完善政策,认定转让债权收益权形成的损失可以按照转让债权进行申报税前扣除。

  (本报记者  王  观)

  

  河北建新集团董事长朱守琛代表

  加快京津冀公共资源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率先在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河北建新集团董事长朱守琛代表说,目前制约三地协同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的差距使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越发严重,导致优质资源单向流动,使得河北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片洼地。要实现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实现政策一体化。

  朱守琛建议,实现京津冀公共资源融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掘落后地区潜力,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让京津冀百姓的获得感更强。京津两地聚集了全国大量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应本着“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搭建京津与河北之间医院沟通平台,建立对口帮扶联系。建立三地医生定期轮训制度,拓宽河北医生到京津深造的渠道。加强三地的网络沟通,开通视频会诊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教育改革方面,应出台政策,鼓励京津的教师到河北支教,提高河北教育水平。

  (本报记者  齐志明)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委员

  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亟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委员说,我国虽然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但总体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高。问题在哪里?主要是研发投入规模不大、支出结构不优、创新激励不强、成果信息不对称、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

  刘长庚强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要实现投入合理、激励充分、信息对称、机制顺畅,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无缝对接。在科技投入方面,政府要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发挥各类社会资本潜力,拓宽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渠道。鼓励企业利用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联合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本报记者  侯琳良)  

  

  山东圣丰种业集团董事长王书平代表

  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转型

  “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转型,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山东圣丰种业集团董事长王书平代表说,我国是世界上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化肥、农药施用粗放,流失过量,造成土壤板结,农产品品质降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书平认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议出台精准补贴政策,大面积推广水溶肥及定制肥,改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满足“水肥一体化”的硬件要求。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构建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鼓励具有研发能力的农资企业,从农业全产业链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农资定制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农业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本报记者 申少铁)  

  

  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代表

  让创新能力成产业“发动机”

  “没有研发投入保障,何谈创新能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代表说,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的“发动机”,从全球药品销售额来看,创新药占了80%的份额,未来创新药将继续主导全球市场。中国制药企业要想缩小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差距,必须提高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补齐自主创新短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培育医药产业新动能。

  孙飘扬说,恒瑞医药每年投入销售额10%左右的研发资金,打造了18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这些年快速发展正是受益于持续不断的创新投入。提升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应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审批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鼓励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对市场急需的药品,应该加快审批流程,采取“一事一议”模式给予绿色通道,加快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搭建医药产业融资平台,保证医药创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报记者  王伟健)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马力委员

  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竞争力

  “唯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制造才能有真正竞争力。”东风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马力委员说,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在电池、电控、电机三大核心技术的掌握中,我国车企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电池技术为例,虽然这几年发展较快,但质量参差不齐,在能量密度、产品一致性等方面仍然比较薄弱,这是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通病。

  马力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如果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被动。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鼓励联合攻关,用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组建产业联盟,以利于技术的协同创新,将已有创新成果顺利转化。

  (本报记者  刘诗瑶)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0日 06 版)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