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马桶的最初认识,可能大部分来源于“中国游客日本狂购马桶盖”的新闻。然而,近年来,面对国外品牌的巨大市场压力,便洁宝等国产智能马桶品牌却迅速崛起,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和肯定。
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地方政府在其中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创新引领行业 品质成就品牌
便洁宝是国产智能马桶的代表品牌之一,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18年来一直专注于智能坐便器(圈)生产。他们用技术创新保持着鲜活的市场生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为国内同行业树立了高品质标准和质量标竿。
便洁宝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董事长管敏宏就曾表示,在公司成立的前16年里,几乎年年亏损。但他看好智能马桶的发展前景,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引进人才的发展道路,最终使便洁宝在智能马桶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便洁宝第一代产品面世;2006年,便洁宝在全国首发中水箱一体机;2008年首创即热技术,再开先河;2012年,国内第一家推出“往返烘干”功能;2014年,首推无水箱产品……
现在,便洁宝的“一键旋钮”、“泡沫盾”等最新技术创新,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更便捷、健康、卫生的如厕环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而便洁宝总经理黄朝阳本身就是便洁宝重视人才的明证。
黄朝阳曾经在日本松下电子座便器出任总经理,在民族工业的感召下,毅然辞去外企高薪职务,为便洁宝的技术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扛起了星星便洁宝发展的大旗。
在他的带领下,便洁宝公司开始对实验室、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建立了全国首个按照CNAS标准筹建的智能马桶专业实验室,以自动化构建“不良品零流出”的生产体系,所有智能马桶必须经过严格的57项检验才能出厂,确保了产品品质。
“G20杭州峰会上,有5家台州企业产品成为官方指定品牌,便洁宝就是其中之一。”黄朝阳笑着说,“奥巴马用的就是我们台州造的智能马桶。”
可以说,便洁宝的发迹史就是国内智能马桶产业进化史的缩影。
政府监督质量 企业塑造品牌
截止2016年底,中国的智能马桶生产企业近200家,其中包括便洁宝在内的一大半都坐落在浙江台州,台州为何能成为智能马桶的产业核心地区?
在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办公室主任许文平看来,这和台州政府对智能马桶质量的严格要求密切相关:“对于我们台州的智能马桶企业来说,无论出台一个怎样的标准,我们都会持续严格把关,对台州生产制造的智能马桶的质量执行好监督的权利。”
作为智能马桶的生产基地,台州市出台了《台州市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国第一个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花落台州,“中国智能马桶产业示范基地”正式授牌,台州成为未来智能马桶产业集群的中心城市,亦成为中国智能马桶生产的产业核心。
在今年年初央视二套的《对话》栏目“一只马桶盖引发的产业革命”中,台州市市长张兵也设立了一个目标,要让智能马桶=台州,在将来消费者要一提到智能马桶,就想到台州制造,一提到台州制造,就首推智能马桶。台州市长张兵说道:“台州到2018年的时候,智能马桶产值可以达到100亿,到2020年的时候达到了200亿,2025年将达到1000亿。”这样的豪言壮语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台州市政府领导层对台州智能马桶行业的信心。
在台州市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下,台州的智能马桶企业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各家智能马桶企业都开始着力进行品牌的塑造。
便洁宝等台州企业,更是在品质品牌的打造上已走在了行业前列,成为国家智能座便器行业标准制订起草单位之一。“标准是市场准入门槛,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黄朝阳对记者表示。而这也是台州市政府正在推动的工作。
目前,台州作为全国第一个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正在着手制定国内关于智能马桶的行业标准,并成立了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办公室,“国家对智能卫浴的质量要求将会有一个更高的标准,而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国人增强对购买国产智能马桶的信心。”许文平说。
2016“梁思成建筑奖”揭晓 开启国际建筑了解中国大门 中国建筑师周恺(左一)获奖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贾兴鹏)昨日,被视为建筑界最高奖项的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揭晓,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Kenneth King Mun YEANG),中国建筑师周恺荣膺此奖,国际建协原主席斯古塔斯…【详细】
中国建筑:用“世界地标”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王祥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贾兴鹏 摄) 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非洲第一高楼肯尼亚内罗毕哈斯塔、世界最高宣礼塔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 “这些响彻全球的超高建筑,并不是出自欧…【详细】
缓解高铁沿线“脏乱差” 住建部、铁路联手发动“三大战役”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贾兴鹏)日前,人民财经记者从住建部获悉,针对高铁沿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脏乱差”这一老大难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手部署专项行动,要求沿线的地方政府同铁路方面共同抓好“三大战役”,坚决根治顽疾…【详细】
连接东西南北,跨越万水千山的中欧班列上,除了满载的商品货物,就只剩下两名开火车的司机了,他们夙兴夜寐,拉着沉甸甸的货物奔跑在新时期的“丝绸之路”上,他们是现代的“丝路”人,更是中欧经济文化的使者。本期《财景》,走近中欧班列的80后“老司机”。
财景故事:走近中欧班列80后“老司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