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进口农产品被处理 进口生鲜质量问题频现
2017年11月21日08:04 |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国内销售的进口农产品品类渐增,但质量安全问题频出。11月2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公布了10月进口不合格农产品信息,其中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21种农产品因检出质量安全问题被销毁或退运。
根据质检总局信息显示,在公布的10月进口不合格农产品信息中,被销毁的商品多因被检测出有害因素。如来自越南的鲜火龙果、哥伦比亚的上千只玫瑰鲜切花等,均因被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被要求销毁。
据悉,在越南主要种植火龙果的3个省份中,年产鲜果约63万吨。其中,75%的火龙果会出口国外,出口的火龙果中有80%主要通过广西凭祥、云南河口等地口岸以边贸形式出口中国。
这并不是进口生鲜农产品首次被查验出质量问题。根据此前质检总局公布的8月进口不合格农产品信息显示,来自越南、美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57批次不同品类的进口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被退运或销毁。
对于进口农产品的质安监管,今年3月,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公开表示,境外的企业想要向中国出口食品,质检总局会对相关企业的食品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同时,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食品的企业进行备案,并要求企业附带出口国家(地区)的官方证书,将监管延伸至源头。此外,质检总局建立了食品进口销售记录平台,用于严格食品进口后的监管。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进口农产品因运程远、损耗大,销售企业难以掌控种植质量以及产品质量。同时,企业可以尝试将产品质检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平台可以根据检测证明,追究出口方责任。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