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八十八载长征路奋楫扬帆开新篇

——探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基业长青的精神基因

2017年11月24日09:41 |
小字号

又一个11月,时间从未改变它前行的脚步。

冬日的香港,天高海阔,紫荆明艳。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向南望去,在比肩林立的高楼大厦中,中国太平大厦并不显巍峨,正如她的名字,反倒是多了几分平实和厚重。太平山顶巨幅广告牌上“中国太平”四个大字依山耸立,气势不凡,轻风拂过,仿佛正在讲述着民族保险先驱——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动人故事。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全国唯一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金融保险央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1929年11月20日创立于上海黄浦江畔,今年,正好迎来了她八十八岁的华诞。

八十八年肩负民族希望——八十八年来,无论处于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还是面临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民族保险企业振兴之路,形成了“与民族共患,与国家同兴”的“太平基因”。

八十八年承载光荣梦想——八十八年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历经变迁,薪火相传,连续经营,砥砺奋进,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屹立不倒的鲜艳旗帜,形成了“在传承中成长,在蜕变中新生”的“太平血脉”。

八十八年不负时代使命——八十八年来,一代又一代“太平人” 在奋发崛起的民族复兴之路上,始终以昂扬斗志求新图变,以澎湃激情开创新局,共同绘制了一幅中国民族保险业追求卓越、缔造伟业的辉煌画卷,形成了“有梦想、敢担当、有激情、在状态、有胆识、善创新”的“太平精神”。

大业有基,太平有根。

八十八年来,“太平基因”从它孕育的那一刻起,就镌刻在每一个“太平人”的骨子里,并生生不息。

八十八年来,“太平血脉”从它形成的那一刻起,就汇聚在每一个“太平人”的胸腔内,且滚滚流淌。

八十八年来,“太平精神”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融入在每一个“太平人”的灵魂中,正代代相传。

基业长青之魂:勇于担当

日月经天,岁月沧桑。

打开厚重的中国太平史册就会发现,从她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就把“勇于担当”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是中国太平基业长青之魂。

让我们先把镜头回放到88年前的这一时刻——1929年,那是列强环伺、外侮日甚、国难当头、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的年代。

当年的11月20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前身——太平水火保险公司股东召开创立大会。在一份介绍其成立背景的记录中如是写道:

“本公司之组织系由国人等鉴于我国水火保险事业向为外国行家所操纵。近年以来虽华商公司陆续开办,已有多家,然究其实际所做生意,仅及外国行家十分之一。其原因仍在于华商公司成立不多,资力较弱,难以团结而与外国行家竞争。长此以往,若不设法提倡,诚恐危机日深。同人等集资创办此项事业,非仅为图利起见,而其重要目的实在于唤起国人合力,以趋期挽利权等。”

同为太平集团前身的中国保险公司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设想,在第一届营业报告中有下列记载:

“……以年来民风渐启,爱国思想日高,本公司乘此良机积极进行,增加一般人信仰力,则前途殊可乐观。夫保险业本非虚矫之事,办理斯业者,以谋安全固信用为职责,其有益于社会,与银行异途同归。其目标应开源节流,巩固资金实力,减少赔款之发生,以图保护一般保户之利益。”

亦为太平集团前身的民安保险公司成立时,其创办人卢绪章也如此陈言:“鉴于我国保险事业向均依赖买办制度以成立,资力、人力均所不逮,抗战爆发更形一蹶不振,为求配合抗战,迎接未来胜利之新局面,亟须纠正过往保险事业之因循苟且,因陋就简之颓风”。民安保险的另一发起人卢作孚则强调:“该保险公司之职责应行侧重于人民物资之安全保障,故命名为民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民族危亡——这就是中国太平初生时的时代背景;

精忠报国——这就是中国太平诞生时的拳拳初心;

挽夺利权——这就是中国太平开创者的使命担当。

由此可见,中国太平从成立开始,就自觉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勇于担当的初心贯穿于中国太平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太平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以支持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走出了一条勇于担当的奋进之路。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无论是在海外展业,还是回归国内复业,总是把“听从召唤,报效国家”放在首位。回顾太平的历史,可以说它是在烽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诞生,在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大业中成长,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壮大,在不断转型不断创新中重生。太平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步,也折射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变迁。2001 年前,中国太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忠实履行国家使命,专营境外业务,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在海外市场展示中国作为,树立中国形象。在国内复业后,太平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稳打稳扎,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特别是 2011 年列入中管、2012年中央决定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来,集团制定和出台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金融保险机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三年再造一个新太平”的战略目标,整个集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全体太平人真抓实干、爬坡过坎,圆满完成“三年再造”的战略任务,企业的发展品质显著增强,市场地位更趋稳健。“三年再造”后,中国太平不恋功、不图名、不停步,而是乘势而上,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在集团全面实施 “精品战略”,掀开了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的新篇章。

今天,中国太平拥有47万名员工、24家子公司和近2000家各级营业机构,经营区域涉及中国内地、港澳、北美、欧洲、大洋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代理、互联网保险、资产管理、证券经纪、金融租赁、不动产投资、养老产业投资等领域,业务种类齐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保险服务。2016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总保费突破1200亿元,总资产突破4500亿元,管理资产近7500亿元。2017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总保费更是首次半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总资产突破5000亿元,管理资产近9000亿元,整体业务超额完成任务。目前中国太平有10家机构获得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授予的“A级”评级,是中国保险业获得国际“A级”评级最多的保险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强调,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发挥好央企的政治优势,围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金融保险、财富管理、经济补偿、风险控制、养老保障、健康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国太平成为党和政府最为信任、广大人民群众最为信赖的保险品牌之一,向党和国家交上合格的答卷。

基业长青之源:创新求变

百年商魂,其命惟新。

打开厚重的中国太平史册就会发现,从她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就把“创新求变”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是中国太平基业长青之源。

从第一代“太平人”开始,就在自己的基因里埋下了创新求变的种子。

早在创立初期,太平保险公司在记述创立动机时就写道:“因其时华商保险同业不足二十家,且大半属港商分设,组织散漫,社会方面亦少注意予以倡导,坐视利权外溢,莫能与外商相抗衡。且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华商保险公司所作生意,向来以国内为限,国外固完全不能问津……”而最先打破华商保险业不得分保国外业务坚冰的就是太平保险公司,此举曾一时震惊中外业界。

其后,在历次大的时代变革面前,中国太平都能把握大势、立于潮头,以创新求变的精神应对一切时局,迎接时代挑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业务创新更是赢得了中国保险史上的诸多第一……

——1980年,太平再保险公司的成立,填补了中国保险业的空白。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再保险公司,目前,它已经成长为亚洲地区知名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历年来,国际评级机构一直给予其优良评级。

——2000年,中保国际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这不仅是香港中保集团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保险界的一件盛事。它是中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开创了中国保险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先河。通过上市,向境外机构的投资者和公众集资,现在看来只是极其平常的资本运作,而当时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保险业融资和经营观念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为中资保险业募集资金闯出来一条新路,极具“开山破冰”和“标志样本”意义。

——太平人寿更是一个新的传奇。新建寿险公司通常需要7-8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然而,“太平人”却以自己的创新实践改写了这一普遍规律。2001年,太平人寿在国内复业;2005年6月28日,就承保了保额高达5039.5万元的个人寿险保单,创造了国内个人寿险承保保额的新纪录,被称为“国内个人寿险第一单”;2006年,太平人寿实现了香港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双准则”下打平盈利,创造了新建寿险公司五年实现盈利的新纪录,且同年保费总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跻身国内中大型寿险公司行列。2007年至今,太平人寿连续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企业500强”。目前,太平人寿所经营的寿险业务已经成为集团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近年来,集团党委旗帜鲜明地将创新作为集团改革发展的主线,建立健全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批较好的创新成果。目前,中国太平的创新发展基础平台已初步搭建;“总对总”大项目拓展“落地开花”,大客户合作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创新商业模式,精心建设国际健康颐养社区高端品牌,打造首个高端养老社区,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亮点纷呈,太平车险“E直通”、“立保通”、“卓越尊享”、齿科医疗保险、“保贷通”等相继重磅推出,不仅填补了保险行业空白,更满足了市场所需。为全面促进创新工作,集团先后出台了《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创新工作管理办法》、《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创新项目管理规定》、《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创新奖励办法》、《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创新孵化管理办法》。这几个《办法》和《规定》在制度措施上做出了前瞻性安排,多箭齐发,紧贴实际,为集团打赢创新之仗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强劲动能。在2014年年中工作会议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提出,增加“有胆识,善创新”作为太平核心文化新的内容。他指出,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要学会简单创新,要注重全员参与,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要善于借鉴、善于总结、善于结合、善于开拓,要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央对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信号,把握市场导向和潜力,把握客户需求和特征,认清自身在产品、渠道和服务等方面的盲区和差距,自觉扬弃,在产品、服务、渠道、互联网金融和国际业务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发展。

目前,保险业的竞争绝不仅仅是保险业务的竞争,而是与保险相关的资源平台、产业链、生态圈的竞争。同时,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就保险业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基因测序、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保险行业价值从传统的风险补偿拓展到了预期管理,已经对车险、人身险、财产险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此,太平集团早已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推进精细化、差异化管理,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在经营成本、定价能力、投资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自身优势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行稳致远。随着“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科技水准、赢利能力都将更加自信地跻身世界保险市场的第一方阵,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目标阔步前行。

基业长青之道:拥抱世界

大江多源,海纳百川。

打开厚重的中国太平史册就会发现,从她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就把“拥抱世界”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是中国太平基业长青之道。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放眼向洋看世界”的开放精神,八十八年来,她始终坚持走在国际化的经营之路上。

中国太平走向世界的探索和实践从成立之初就已开始,至今已经扬帆海外近一个世纪。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太平的“出国记”可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据记载,太平保险公司十分注重海外业务的发展。当时,已经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境外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及代理处,开辟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一时间在华商保险界声名鹊起,堪称“经营保险业务的头块牌子”。

这一切都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在境外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35年,中国太平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香港这个曾经的“死水滩”与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并称为“四小龙”,一道成为亚洲地区快速现代化的成功典范,让世界刮目相看。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香港经济列车的呼啸前进,给该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从中获益匪浅。

新中国成立,更为其海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1949年后,中国太平的业务重心逐步转移到海外。1958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中国太平品牌三大血脉之“太平保险”和“中国保险”停办国内业务,与“香港民安”一起专营境外业务,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服务,同时为国家积累外汇资金。1999年,中国太平受命全面控股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所有境外经营性机构,积极融入世界保险“版图”,逐步发展为中国保险业唯一跨境综合经营的保险集团。

据老一辈太平人回忆,当时公司在香港和海外地区努力开拓业务市场,积极创新业务种类,为当地华侨提供了贴心的保险保障,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工商业发展。上个世纪风云变幻,即使在外部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太平各海外机构依然敬业进取,使得海外保险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支援国家建设,公司海外保险机构积极筹措资金汇往国内,为国家积累外汇储备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那时,为配合祖国贸易需要,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开展为客户办理转单手续业务,为国内转口香港的商品提供了便利的保险服务。此外,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分支机构还代理了国内出口商品保险的查勘理赔工作,促进了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往来。海外筚路蓝缕的八十余年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始终积极拓展对外业务,赢得了海外华人保险市场的广泛认同。

一位太平的老前辈也曾留下如此回忆和评价:退出国内市场,致力于海外业务,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根本性调整,对昔日的太平以及其他民族资本保险公司以及今日活跃于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个性、气质与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作为一家面向国际、在香港上市的公众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吸纳、消化外来的优秀管理理念和技能,建立了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国际化的管理架构。三年再造期间,中国太平进一步明确了“立足港澳、以亚太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国内同业加快海外布局的激烈竞争中,稳住阵脚,在港澳市场表现优异,在其他境外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维护了中国保险业内国际化特色最鲜明的地位。目前,业务重心横跨上海、香港、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在世界版图上走出一条极具太平特色的跨境经营之路。

中国太平不断完善国际化经营网络建设,境外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搭建了集直保、再保、经纪代理和投资于一体的国际化服务平台。中国太平及旗下多个在港业务子公司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特色,正积极为香港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保险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太平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全国保险公司里海外机构最多保险企业,也是中国保险业荣获国际评级机构授予A级评级最多的保险集团。国际评级不仅大幅提升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更为中国太平在国际市场积累起良好的口碑,为中国太平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作为中管金融保险集团,中国太平积极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在“立足港澳,以亚太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国际化战略指引下,秉承“一个客户,一个太平”的大金融大保险思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资企业海外拓展 “保驾护航”,扎实推进中国太平国际化经营布局,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保险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指出,中国保险企业的强大,绕不开全球化经营,中国太平作为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要走在行业前列,勇当国际市场和“一带一路”保险服务的先行者,这是太平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基业长青之根:以人为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打开厚重的中国太平史册就会发现,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就把“以人为本”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是中国太平基业长青之根。

有先哲曾讲过,事业的发展壮大——“要而论之,得人则兴,失人则败,故欲事之兴,惟在得人而已”。中国太平历史上的每一次辉煌和每一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其重要因素之一都是得益于人才的聚集。这是中国太平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根源。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太平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为代表的近代华商保险业界就多方培养、延揽人才,为我国保险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太平品牌始创之日,正是民族保险业的起步阶段,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太平成立后,就把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大批专业人才纷纷投身其中,造就了中国第一批自己的保险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人才队伍。他们曾屡派人员赴欧美考察学习“最新发展业务方法”,“研究尤不遗余力”,并吸收延揽业界可用之才,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积蓄了宝贵力量。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太平从未停止过对“卓越”的追求。据记载,1949年之前,中国只有3位号称“精算师”的人才——获得北美精算协会(SOA)准精算师(ASA)资格。其中一位名叫陈思度,广东人。陈思度回国后被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聘请为精算师,并著有《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两册,新中国成立后转道香港任职。

“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胜利后,原先设在内地的诸多欧美保险公司的机构纷纷移至香港。作为一家民族资本保险企业,太平保险公司能够在强手如林的香港生存并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员工的热忱与投入。而员工之所以有这样的热情,是因为太平保险独特的“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据早期来到香港的“太平人”回忆,从一开始,太平的管理层就非常注意照顾基层员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种做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也凝聚起历代的太平员工。有同仁讲:太平“团结精神好”;“同事关系融洽,同事间如兄弟姐妹”。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自然会为公司甘于奉献,努力奋斗。

“以集团业务无法继续以后,经营更见困难,爰经商承董事会请各股东行协助筹备专款,俾作同人裁遣慰藉金之用。……公司财力已届竭泽无鱼之境……现总处及沪分公司各级同人已均按照工资卅一号通告办法一律签名,愿受裁遣并签具领款收据两种……领款后一体离职,其他宁徐苏锡济秦各地凡接近战区者已先行照此办理,平津区自宜不为例外……”。

中国太平史册里记载的这个故事至今仍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早年间,尽管太平保险公司竭尽全力审慎奋斗,业务仍旧难有起色,与此同时,资本却在金融失序的背景下大幅缩水。1948年底,太平保险公司已再难负担企业运营的浩大开支,开始着手办理员工的裁遣与安置手续。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团资金干涸的情况下,平津两地员工纷纷表示愿意与东家同甘苦共患难,上下一心,并签发了“共同志愿书”以示决心;而集团“为顾及同人所得无多”,也决定“上海同人不分年资及待遇一律另加二千元,此另加之数平津两地亦同样支付”。足见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与员工之间的深情厚谊。这是太平保险公司数十年来的立身之本,求生之道,也是几十年辉煌成就的又一面相。

近年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坚持“人才资源是公司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集团中管、跨国经营的优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打造出一支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与经营管理相协调,与统筹发展相匹配,总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此,集团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末位淘汰。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系统内干部交流调控机制,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和人才库建设,为集团储备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力打造精英团队,努力做到内勤人员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从业经历等方面整体位于同业前列,外勤团队中的百万精英、千万精英等绩优业务员、明星营销员占比以及人均产能居于行业前茅。努力建设精英文化,进一步健全荣誉体系,强化精英导向,营造“人人学精英、人人成精英”的良好氛围,形成让精英“显才干,露身手,创业绩”的宽松环境,建立“培育精英,留住骨干,吸引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中国太平大力推进面向未来的人才开发战略,加大金融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多元化人才等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相结合,不断完善市场化、人本化、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为海外发展储备国际化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指出,中国太平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广阔视野和宽阔胸怀,要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让大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基业长青之志: 新时代新气象 新作为

潮平海阔,东风又起。

打开厚重的中国太平史册就会发现,从今天起,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正在把“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这是中国太平基业长青之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精神已如东风吹来,中国太平正牢记使命,扬帆起航,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投入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奉献新时代,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时代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不会等待旁观者、懈怠者、畏难者。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的第二天,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就郑重亮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任务、新目标、新举措。

中国太平提出的新任务令人倍感光荣。

——进一步牢固树立金融央企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始终不忘“振兴民族保险品牌”的初心,紧密围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坚定实施精品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奋力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

中国太平确立的新目标令人倍受鼓舞。

——力争到2019年中国太平成立90周年,精品保险公司初步成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进入世界500强;到2029年中国太平成立100周年,建成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在国际保险业确立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太平推出的新举措令人倍加振奋。

——当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排头兵。发挥金融央企示范作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投资端、保险端双向发力,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国太平已设立“太平—青海产投供给侧改革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计划”等资产管理计划,支持相关行业去产能;发起北京西城区棚户区改造、镇江城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支持房地产去库存;推出青海供给侧改革、北京城建等一批股权计划,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和优质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排头兵。充分体现央企社会责任担当,加快商业养老、医疗健康和意外责任等保险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广领域的保险保障;重点发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等领域的责任保险,发挥保险辅助社会治理的作用。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助推脱贫攻坚。

——当好推进全面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排头兵。进一步发挥中国太平长期海外经营的国际化特色,加快境外机构发展布局,积极拓展境外保险业务,提升承保能力,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商业保险需求。加大境外优质资产投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当好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排头兵。牢记驻港央企使命担当,积极言商言政,努力推动港澳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发挥应有作用。当前,中国太平及旗下多个在港业务子公司充分发挥国际化经营特色,正积极为香港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保险金融产品和服务。

——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排头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在港金融保险央企,中国太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集团党的组织体制和细胞进一步强健,为精品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重任在肩,使命催征。时代在呼唤着我们,历史在期待着我们。今天,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中国大地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一定会继续劈波斩浪、浩荡前行,也一定能继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精品战略的宏伟蓝图必将实现,全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的梦想必将实现!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赵爽、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