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加快住房租赁制度体系建设 建议出台租赁法

十九大以来,各地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动作频频。记者调研发现,增加租赁供给、搭建官方租赁平台成为当前租赁市场新趋势。自国家提出建立“租售并举”住房制度以来,租赁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租户选择日益多元。业内人士及专家表示,还需进一步调整供地结构,加快住房租赁制度体系建设。
据中原地产不完全统计,全国发布租赁新政策的城市已超50个。十九大以来,租赁政策力度更是空前。记者梳理发现,当前租赁政策主要呈现出三大新动向。
一是多途径增加租赁用地。近段时间来,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郑州城市陆续开启“只租不售”卖地模式,绝大部分地块由国有企业“零溢价率”拍得。
二是官方版租赁平台纷纷上线。继今年9月杭州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的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上线后,广州、北京、武汉等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近期相继面世。
各地探索从源头入手降成本,“多渠道保障”租赁房土地供应已给市场带来正面效应。位于世博后滩地区的上海“租赁住房”项目,周围知名总部聚集,该项目总面积约4.92万平方米,容积率为3.0,竞得价为11.28亿元,楼面价约为每平方米7700元。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表示,世博“租赁住房”项目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一般土地费用占房价的50%以上,再加上其他费用,世博“租赁住房”的建设成本约2万每平方米。按目前世博地区周边住宅相同的租金回报率,该项目80平方米的两居只需每月2000元左右。
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平房乡公租房项目共有9栋住宅,社区房源共计2508套,最大65平方米,最小35平方米。社区附近有即将开通的地铁3号线,可直达CBD区域,交通便捷。项目建设责任方北京鸿科鑫宇公司董事长陈学东介绍,根据项目周边及朝阳区租金指导价格,该项目预计租金约为40元每平方米每月,即65平方米二居的每月租金约为2560元,而链家网显示该项目附近一套57平方米商品房每月租金为3500元。
当前,租赁市场的变化正在逐渐影响业主和租客的心态。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调查发现,上海住房租赁市场开始呈现分化。部分区域的待租房源明显高于新增需求,不少传统民房降价续约,而中高端需求则转移至长租公寓。随着楼市调控加码,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遇冷,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不少业主暂时放弃置换或卖出房屋,由售转租,增加租赁房源供应。住在上海柚米国际社区的自由投资人张君朝说:“住在长租公寓里,不仅可以享有严格的安保系统、专职管家、保洁、家居维护、代收快递等服务,还有定期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这是传统租赁民宅做不到的。”
业内人士表示,从租赁金融起步,到增加租赁用地供给,再到推出官方租赁平台,国家租赁市场“补短板”力度空前,后续发展还需要从三方面着力。
一是调整城市供地结构,盘活存量用地。记者采访了解到,与当前住宅用地规模相比,租赁用地占比极低,一些城市推出纯租赁用地不过出于“讲政治”的需要,其内在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王志锋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城市中工业用地比重偏大,而居住用地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保障房用地。建议在城市建设用地供给规划时,应调整用地结构比例,增加住宅用地面积,保证保障房、租赁住房用地,对于工业商业相对过剩的区域或者利用率较低的闲置土地,可以重新统筹土地的性质与功能。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君甫认为,集体土地开发成本低、周期快,租金定价优势明显,而且土地面积可观,在政府有序引导下可以持续加快供应。
二是加快住房租赁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实际上,建设官方租赁平台,规范租赁市场,只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一步。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长远来看,租房平台、市场主体等仅涉及到发展租赁市场的执行和效率部分,在更深的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和公共权利层面,还有赖国家相关住房法和租赁法的出台。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未来要在调整住房发展内涵和住房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推动住房法的制定和出台,推进住房政策的法制化。(记者 董建国 周强 郑钧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