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国资委:到2020年前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再降2个百分点

2018年01月17日14:51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7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谈及国有企业的去杠杆这一问题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强调,“去杠杆”是中央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降杠杆工作对企业来讲也是实现健康发展的前提,控风险也是企业包括国资委高度重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沈莹表示,到2017年末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这为国资委下一步继续做好降杠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

沈莹介绍,“去杠杆”工作启动以来,国资委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从机制完善、责任落实、考核等工作方面都做了推进。从具体的措施来看:

第一,采取了“五个控”。一是控行业标准,企业在不同的行业,资本结构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国资委确定了一个能够保证企业稳健发展的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控制标准,这个标准分成三大类,工业企业为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企业为65%。

二是控财务杠杆,国资委针对警戒线和偿债能力把中央企业98家进行业务分类,将超过了警戒线,偿债能力比较弱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纳入重点管控的企业又进行分类管控,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重点关注的,是指负债水平超过警戒线,但是偿债能力、流动性、盈利能力还可以的企业。第二类是重点监控类,是指比重点关注类的杠杆更高一些的企业。第三类是特别监管类,是一些必须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企业。对这三类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包括从开支规模、投资规模、薪酬、成本费用(招待费、管理费)从严控制。

三是控投资规模。这几年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大,是形成高杠杆重要原因。所以国资委在控杠杆过程中把控投资规模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特别是纳入国资委管控范围的企业要对投资规模进行严格管控。在管控过程中,首先,高负债企业的非主业投资要严禁。其次,对于低效业务的投资也要严格控制,对偏离主业的业务都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一些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企业的投资要严格把控。

四是控风险业务。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对存在风险的业务要严格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的占用要大幅压降,各类垫资的业务也要严格管理,包括对外担保、委托贷款,还有融资性贸易业务,国资委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

五是控财务风险。在以上四个控的基础上对个别风险比较高、资金链比较紧张的企业,进行实时监管。这个“控”是解决风险,让风险不扩延、降低敞口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三个“增”来解决,怎么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良性发展,有三个“增”:

一是增股权融资。通过扩大股权融资来增加资本实力。国资委在2017年加大了工作力度,2017年中央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融资超过3500亿,对资本结构有很好的优化。

二是通过债转股增加资本。众所周知通过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是我国推动去杠杆的重要措施,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对有债转股需求的中央企业进行摸底,大约有36家企业具备有债转股的业务需求。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已经有17家中央企业和有关机构签订了债转股的协议,债转股的框架协议达到了5000亿。目前国资委正在督促企业加快落地,其中已经有40%的项目落地,有一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方式推动债转股方式的顺利落地。

三是通过提高效益增加资本积累,靠自己创效来增加资本。通过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增加效益,2017年中央企业的效益超过1.4万亿,对资本积累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责编:隋尚君(实习生)、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