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驾照替人销分”的漏洞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新增了自助处理非本人名下机动车交通违法的功能。驾驶人可自主选择在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或者通过“交管12123”备案非本人名下的机动车。
常在马路上跑,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违章。由此,社会上也衍生出专门搜集驾照替人销分的职业“黄牛”。这一现象,破坏了正常的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让一些车主对“买分”处理违法记录产生依赖心理,进而在行车过程中肆意逾越规则。
公安交管部门一直在加大对“黄牛”的打击力度。以往买分卖分,都是在发生交通违章后再找人销分。实名制备案后,驾驶人只能处理自备案之日起发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再狡猾的“黄牛”也成了“马后炮”。同时,备案也不是想备就备。根据规定,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绑定3辆其他人的车辆;一辆车也最多只能同时绑定3个其他人的驾驶证;一个人历史累计绑定其他人的车不能超过5辆。这些条件大大限制了“买分卖分”的空间,可以有效防范“黄牛”非法牟利。
不过,“驾照销分新规”只是进一步规范了交通违法处理,并不能彻底堵塞替人销分的漏洞。一方面,一些经常违章的司机,可能会提前找人备案,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虽然有同时绑定数量的限制,替人销分不再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限制也变相提升了销分的“含金量”。有网友就指出,“新政出台,恐怕黄牛又要涨价了”。
谁违章处理谁,是基本的法理。之所以会出现替人销分,关键在于交管部门在处理违章时往往难以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有效识别,给了李鬼冒充李逵的机会。事实上,如今的电子监控技术不仅能够抓拍车牌号,还可以清楚显示司机的体貌特征。此前,深圳等地已率先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当驾驶人前来处理违章时,系统会自动与抓拍的违章图像进行比对,有效防止“顶包”。作为“驾照销分新规”的配套措施,这种做法一旦加以推广,很大程度上能确保规范交通违法处理的制度善意落到实处。
(摘编自2月26日《湖南日报》,原题为《禁止“驾照替人销分”还需配套措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产业观察:“618”平台促销常态化 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
- 预售订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场满赠和满送、跨店津贴、购物返券、满减打折……今年“618”期间,各平台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遍又一遍算优惠,然后定表开抢的热情,而是选择了“躺平式”参与。…
- 证监会发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等五项金融行业标准
-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王震)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1部分:公告分类及分类标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2部分:定期报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第3部分:临时报告》《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五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证监会介绍,《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编码》标准的实施,通过为证券期货业结算参与机构分配统一的编码,可有效降低编码转换和适配工作成本,便于机构间以及结算参与机构内部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挖掘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进一步促进行业数据标准化,支持行业数据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行业系列标准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实现证券业内、挂牌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证券信息服务业规范、有序地发展;《证券期货业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指引》的制定,从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内容等方面规范了大数据平台性能测试,有效指导各证券期货业机构开展性能测试工作,提升测试能力,提高测试效率,并基于测试结果客观评估大数据平台产品性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